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docVIP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doc

不同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的比较 黄亮1, 2,黎道丰1,蔡庆华1,唐涛1*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有关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已有广泛报道,但现有成果多来源于静态的室内研究,所用植物多为生活型接近的物种。为了比较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河道污水的原位净化效果差异,构建了由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马尾草(Equisetum fluviatile)、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塘系统,研究塘中不同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磷等指标去除效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NH3-N、NO3-N、TN和TP等指标均有去除作用;但各种植物对不同指标的去除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浮水植物水芹菜和沉水植物狐尾藻综合净化效能较强。整个植物塘系统对CODCr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1.4%;而对NO3-N 的去除率最低,只有5.7%。研究成果对滇池入湖河流及其它类似污染水体的生态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水生植物;入湖河道污水;净化效能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1385-05 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高效低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和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原因而在净化水体污染、防治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工作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但现有对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成果多来源于静态的室内研究,在形式上主要集中于生活型(life form)接近的群落间的横向比较,研究范围较窄[2-5],而且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湖泊水体,对河道污水的现场研究报道还不多[6-8]。本研究依托863课题“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以滇池主要入湖河流--大清河河道污水为对象,以实际运行的水生植物塘系统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四种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能,尝试用构建立体水生植物群落的方法探讨其水质净化效果,为相关示范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大清河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是滇池较大的入湖河流之一,主要接纳沿岸城市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再加上地表径流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污染负荷,已出现重度富营养化、黑臭现象,河水流速缓慢,自净能力极弱。 试验选择在大清河河口西侧,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国家863课题“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现场塘路系统中的水生植物塘。 试验用植物从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分布的各类水生植物品种中选取,选取原则是适应性好、容易栽培、对氮磷富集效果好、分析泌氧性能好、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9]。通过前期筛选,共选择浮水植物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马尾草(Equisetum fluviatile)及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Michx.)、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等四种水生植物。以上植物均栽植于长4 m,宽2 m的长方形浮床上,浮床体外框用PVC管围合而成,并将相同面积渔网罩在浮床上,四周系于外框边缘。各种植物栽种时的平均株距为10 cm,平均栽种密度100株(m-2。 试验所用水生植物塘面积约为2000 m2,修建塘时用木桩及土工布拦网贴底分隔为四个试验单元。工程运行进水后该塘平均水深约1.5。试验时,每个区内分别放置相同数量的栽种某一种植物的浮床若干个,以保持各单元的植物覆盖度约为40%且植物生物量大体相同。水生植物塘按原水水流方向依次分为水芹菜试验单元、马尾草试验单元、伊乐藻试验单元和狐尾藻试验单元(图1)。 水生植物塘的进水来自于经好氧塘处理过的大清河河道污水,河水主要汇集了上游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少量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在每种植物试验单元的进、出水口处均设置采样点,共设1#5#共5个采样点。试验于2007年3月314月28日展开,试验研究期间,每周采集水样1次,共采集5次。 图1 水生植物塘平面布置 Fig.1 Plane design of macrophyte pond 图3 试验期间NH3-N质量浓度变化(平均值±SD,mg(L-1) Fig.3 Variations of concentration of NH3-N during studying period检测的水质指标及其方法为:CODCr采用重铬酸钾消解法测定;TN采用过硫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