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 学 计 划
1、学生情况分析:
A、B、?2、改进或提高措施:
本学期将继续采用“任务驱动,激趣导航”主导教学的方式,通过“任务”的提出、讲解和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把课堂的主动权就交给学生支配,老师指点,把课堂教学变得有序轻松。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和练习有机的结合,从而了解培养和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3、教材分析
本册共13课。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1)控制与传感。(2)综合应用。
第一单元:(控制与传感):第1课——第11课
第二单元:(综合应用)第12课——第13课
4、总体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A、热爱科学,自主钻研学习。
B、互相帮助,勇于探索。
C、学以致用,为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基础。
A、熟练掌握。
B、?C、 。
?、
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信息意思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
D、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E、让学生认识到。
第1课 2.21-3.2.25 理论上机(1课时) 第2课 2.28-3.4 理论上机(1课时) 第3课 3. 7-3.11 理论上机(1课时) 第4课 3.14-3.18 理论上机(1课时) 第5课 3.21-3.25 理论上机(1课时) 第6课 3.28-4.1 理论上机(1课时) 第7课 4.4 -4.8 理论上机(1课时) 第8课 4.11-4.15 理论上机(1课时) 第9课 4.18-4.22 理论上机(1课时) 第10课 4.25-4.29 理论上机(1课时) 第11课 5.9-5.13 理论上机(1课时) 第二单元 第12课 5.16-5.27 理论上机(2课时) 第13课 5.30-6.10 理论上机(2课时)
第1课 走花样的机器人
教学内容:
机器人走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的参数设置。
教学目标:
学生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和顺序结构。
学会设置机器人走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
教学重点:
1、训练程序的编程。
2、学会设置各种正边图形的参数。
教学难点:
机器人转过角度与速度和角度有关,学生如何进行调整。
教学准备:
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的小机器人已经能走正方形了, 还记得是怎么实现的吗?打开保存的程序, 回顾一下.
学生:进行发言。
学生回忆走正方形的流程:
开始——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直行——转向——结束
在编程语言中,我们把这种步骤一步一步地实现流程的结构叫做顺序结构。但这种过程很繁琐。可以使用循环结构,其中多次循环模块中的循环次数为4次。
2、在程序编制中,把多个相同的步骤用一个代表循环的模块表示,我们把这样的结构叫做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程序, 让程序看起来更简洁.
能走五边形的机器人
1、教师演示将程序设置机器人完成五边形的参数。
我们对“直行”和“转向” 两个模块设定了“值”:
直行:速度5,时间3
转向:速度8,角度90
教师讲解:
机器人行走的快慢、远近,与电机转速的大小和运动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学生:调整直行模块中速度和时间的值,在仿真环境中运行并观察变化。
试一试
1、改变直行模块的“值”, 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速度不变,改变时间;
(2)、时间不变,改变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原来可以通过“速度” 和“时间”的值,来影响我行走的速度和远近!
(2)、机器人转过的角度,与它转动的速度和转弯的角度有关。调整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和角度值,在仿真环境中运行并观察变化。
2、改变转向模块的“值”,模拟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1)速度不变,改变角度;
(2)角度不变,改变速度。
学生思考:速度会影响机器人转过的角度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原来我的转动受到了转向模块中“速度”和“角度”值的影响!
机器人走正六边形
教师:我们知道了程序中模块的“值”可以影响机器人行走的快慢和转动的角度,那我们来试试让机器人走正六边形。
学生思考:
机器人走完每一条边后,转过的角度是多大?
想一想,机器人转过的角度是角1还是角2?
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公式来计算角度:
机器人转向角度=360÷正多边形边数
学生实践:
分组完成设置走六边形的参数并进行交流经验。
教师:你还能让机器人走出什么样的形状?
学生:正三角形、正八变形等
小知识:程序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柴家沟矿区LED显示屏维护方案(新).doc
- 7AM2U7Signsaroundus案例分析.doc
- 2015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复习资料归纳总结.doc
- 毕业论文--浅谈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doc
- 毕业设计-关于礼服的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设计---年产70万m3混凝土搅拌站工艺设计.docx
- 边染色之求任意图形的边色数及边染色方案的算法、流程图及C源程序.doc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解读.ppt
- -第一讲:建筑声环境及声环境设计基础知识.ppt
- 盖板冲裁模设计及工作零件的工艺分析.doc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数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 2018年3月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地市).docx
-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优秀课件.pptx
-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优秀课件.pptx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课件.pptx
- 2021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主题班会教案.docx
-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课件.ppt
- 积累量词 语文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