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法 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力法》教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电力工业的历史 1、世界电力的发展历史 电力作为一种工业主要发展于19世纪后期。世界上第一台火力发电机组是1875年建于巴黎北火车站的直流发电机,用于照明供电。 1879年,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发电,这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 2、旧中国的电力工业 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一台12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发电,点亮了南京路上15盏弧光灯。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座发电厂,是旧中国电力工业的诞生标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电力装机也不过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 3、建国后电力工业的发展 电力总装机容量由建国初期的187万千瓦, 1987年达到1亿千瓦,而到2004年已发展到4.4亿千瓦,2005年12月27日突破5亿千瓦,2006年底达到6.22亿千瓦。 就总量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电力大国。但是, 就人均占有的电力来说, 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电力的水平,就是离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电力1千瓦的水平,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力还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二、电力工业的特点 电力发、供、用瞬间完成和依赖电网传输的物理规律,这是电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是电力工业特有的规律。这决定了电力不能储存、必须即时平衡和系统性、网络性的特征,是电力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最显著标志 ,要求我们在充分考虑电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共性的同时,要注意从电力实际出发,高度重视电力商品和电力行业自身的特殊性。 1、电力系统的网络性 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这五个生产环节在同一瞬间完成,而且发电、供电、用电之间,必须时刻保持基本平衡。 电力作为广泛利用的二次能源,它与其他能源不一样,一般不能大规模储存。 电力供应千家万户,其用电时间和用电量虽然有一定规律,但很难准确预测。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电能需求,发电设备需要有相应的备用容量,以适应各种用户用电因素的变化。 在一个电力系统内,发电、供电和用电设备在电磁上相互连接,相互耦合。因此,任何一点发生故障或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瞬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如果处理不及时和控制措施不适当,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事故扩大,在严重情况下会使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可靠地向用户供电,电力生产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统一调度制度。所有发供用电设备在制造时,均有规定的额定容量和短时过负荷的能力,使用时必须按照厂家规定的容量使用,确保设备安全。系统内各个电厂、变电站和供电所必须接受统一调度,执行调度员的命令;在正常情况下,随时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在故障出现时,按照调度员的命令,迅速处理事故,使事故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减少事故损失。 2、电力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利用形式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提高电力消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电气化程度,是我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根本措施。 电力工业也是资源消耗大户,提高电力的生产和使用效率、降低消耗,特别是节约和降低水资源、石油资源的消耗,对我国重要战略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3、电力“基础”和“公益”性 电力工业是关系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电价是所有产业的基础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所以国家必须有电价政策,不能放任自流。 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电力的普遍服务尤其是政府的责任。 4、电力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电力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命脉。电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电网安全运行要有一定的备用,决定了电力发展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如果发展滞后,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过于超前,则会造成生产能力闲置,生产要素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导致资源浪费。 三、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 1、“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阶段 (1949~1985年) 1985年之前,我国政府对电力产业一直实行中央垂直垄断管理体制,政企合一,国家独家办电。电力工业的投资和运营费用由中央政府拨款(或贷款),收入全部上缴国家。 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力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制约其他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的公益事业的特性,加之电力工业产、供、销同时完成这一特点,中国的电力工业一直作为公益性事业由国家投资和管理。 2、“政企合一、发电市场逐步放开”阶段(1985~1997年) 为调动地方、企业、外资等

文档评论(0)

别样风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