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生态茶叶技术标准体系编制说明.docVIP

黎平县生态茶叶技术标准体系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平生态茶叶技术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The compiling explanation of Liping Dong Spring te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一、编制标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素有侗乡之都之称的黎平,地处湘、黔、桂三省边陲之交,贵州高山生态产茶区之一,茶园面积居黔东南之首,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3万,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民族风情浓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发祥之地。红军长征时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森林密布、植被深厚、山峦起伏奇观、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加上高海拔,低纬度,雨雾多,寡日照,形成了独特的山区小气候环境,是早春名优茶生长的最佳适区,造就了香高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香气持久、品质优良的茶产品。 黎平茶叶历史久远,据历史资料记载,黎平茶叶加工起源于汉代,目前境内德化乡老山界,德顺乡太平山、地坪乡弄相山等仍保存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侗乡人民日异鉴品着自己远古传留的“油茶”、“家茶”和“糊米茶”等,生活在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的画景之中。“十五”期间以来,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县人民的勤奋努力,黎平茶叶产业得到高标准、快速、规模性发展,至2010年止全县茶叶已形成15万亩规模,(其中野生茶树3万亩)无性系栽培达85.9%,年产干茶2000余吨,产值1.8亿元以上,助农增收9000万元以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生态,提升农村经济,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黎平茶叶曾风靡远扬,80年代桂花台茶场生产的红碎茶,以三套样一度出口欧洲国家,年创外费50余万美元,黎平古钱茶、翠针茶等品产畅销国内外。1986年,总书记胡锦涛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时,曾到桂花台茶场考察,对黎平茶叶发展予以高度评价,并鼓励黎平人民要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黎平人民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使之成为助农增收,提升农村经济的朝阳产业,1999年以中国农科院杭州茶叶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家级优新品种龙井43号,并创立了“侗乡春”雀舌茶品牌,并于2002年—2005年荣获“中绿杯”、“中茶杯”金奖,“侗乡福毛尖茶”、“黎香绿茶”、“侗乡雀舌茶”、“黎平香绿茶”等在国内名优茶评比中获金、银奖多次。品牌的创立、产品价廉质优的优势,使黎平茶叶声誉大振,并畅销两湖、两广、江苏、浙江、山东、西安、青岛、上海、北京等省市,生产的珠茶出口非洲国家,茶叶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009年迎来全省茶协年会在黎平召开,2010年黎平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这将给黎平茶叶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黎平茶叶虽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企业执行标准不一,从生产种植、茶园管理、技术加工、产品营销、产品名称等标准各异,导致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已形成规模优势,缺乏市场竟争力,更谈不上品牌的统一。因此,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为黎平茶叶早日实现技术标准化,政府于2010年7月正式下文启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编写标准的工作及措施 为使黎平茶叶发展尽快走上标准化规程,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采取了相应的有力措施,使得标准体系建设编写工作快速进展。一是成立黎平县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政府办、质监局、茶业局领导为副组长,农业局、扶贫办、农办、供销社、林业局、茶协、桂花台茶场、侗乡春茶业公司、森绿茶业公司、侗乡福茶业公司、黎缘春茶叶公司、呀啰耶茶业公司、春来早茶业公司、黎平雀舌茶公司、富春茶苗公司、佳绿茶业公司、侗乡媛茶厂、中潮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机关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组织指导,标准体系建设调研、编写工作;二是成立编写领导小组。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县政府行文抽调供销社、茶叶局以及相关企业人员,成立黎平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编写专家组,全面负责编写标准体系工作;三是编制实施方案。四是聘请国内资深茶叶专家作为编写指导顾问。为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能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完成,县政府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白堃元老师、贵州省茶协专家朱志业、王亚兰、莫荣桂、梁永老师、黔东南州质监局李穗渝科长等为专家顾问,为“黎平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把关。五是及时召开黎平县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领导小组人员、编写人员、相关企业人员及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参加并作出指导,会上肖金城副县长,就黎平茶叶产业发展,起得成就、现状、存在问题,及进行“黎平茶叶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意义作了详细的论述,与会人员针对《黎平茶叶标准体系建设》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会议认为建设《黎平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很有必要,只有通过标准体系建设,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