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教案
预习作业
1、谈谈你读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2、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3、探讨作者为何总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总体熟悉课文,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借由学生疑问:如何读文章。
读情,读法。
二、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听完朗读,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
师生互动活动一:学生畅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教师归纳小结,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主要美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
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来,标题是什么短语?(并列)写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
景美、语言美,第2节课深入探讨。
2、感情真挚:本文既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生生互动活动一: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明确: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
生生互动活动二:作者为何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提示: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性格特点分析。
明确: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圆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朱先生自然倍感苦闷彷徨。他是民主战士,爱国分子,但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中国现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当时的社会是血腥污秽的屠场,闻一多诅咒旧中国是一池死水,鲁迅则要掀翻延续数千年的吃人筵席。朱自清要比他们温和,他的确感到现实对正直善良的人们沉重的碾压,但还没有上升为抗争。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性格的支配下写成的。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教师分析以下三句话,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1、“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2、“这是独处的妙处”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强调只是主观感受。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
对晚上“独处”的陶醉,正是对白天尘嚣的不满,暗示“不宁静”的社会原因。
“且”是“姑且”,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借片刻的逍遥自在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总结本课时
指出作品的感情基调:A、淡淡的喜悦;B、淡淡的哀愁;C、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D、浓浓的哀愁
答案是C。
四、布置作业
1、
2、—6段
3、完成练习二至五。
去途
家 颇不宁静 得到宁静 赏荷塘月色
?
回到现实
归途
?
预习作业
1、你觉得本文写景有何特色?你最喜欢写景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领略本文的画面美(写景美)。
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第一节课,我们重点感受了蕴含在这篇散文中的情感内核,体会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阶段质量评估课件3.ppt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阶段质量评估课件4.ppt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卷1.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卷2.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卷3.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4.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5.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6.doc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课件.ppt
-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上期末总复习课件.ppt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1.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1.3囚绿记(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2.4采薇(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2.4氓(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2.6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2.7诗三首(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3.8兰亭集序(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3.8兰亭集序(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2).doc
- 湖南省蓝山二中语文高一教案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人教版必修2).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