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预控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压桩施工预控措施 提要: 材料进厂的质量控制 砼管桩的质量控制 桩的堆放、运输的技术控制 压装的施工技术 做好产品保护工作 桩基验收 地基保护 总工办资料之五  R.C.静压桩施工预控措施 对静压桩制作、施工全过程的检查、验收及制定针对性的预控措施是确保基础工程质量优良,建筑物“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关键。为此,要做到认真旁站检查,加强监理,特拟定以下监理重点: 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 材料进场必须附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合格证或试(检)验报告。 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验收和抽样复试。 监理按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签认程序抽查或随机抽查。 砼预制桩制作的质量控制 预制桩的制作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并防止浸水沉陷。 钢筋接头均按规定取样试验。 预制桩的制作模板必须平整、牢靠、尺寸正确,支模时保持桩身轴线与桩尖在一直线上,这样可使沉桩时桩身不会偏斜。 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要采用对焊或电弧焊,主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对于受拉钢筋不得超过50%,且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d为主筋直径)且不小于50公分。 纵向钢筋与钢筋箍子要扎牢,连接位置不应倾斜,桩顶钢筋网片要按设计要求位置与间距设置,整体扎牢制成钢筋笼,桩尖应与钢筋笼中心总线一致,钢筋笼制作要控制在以下允许偏差范围内:      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 钢筋笼直径±10㎜,钢筋笼长度±50㎜。 钢筋笼或钢筋要避免锈蚀和污染,使用前将不洁表面进行清刷,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垃圾,检查各部位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顶端保护层不宜过厚,以防沉桩时桩顶砼破碎。 砼浇灌时应由桩顶往桩尖方向进行,确保顶部结构密实性,还应防止桩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并应连续浇灌不得中断,在降雨雪时不能露天浇灌砼,必须浇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打工棚等),确保砼质量。 采用重叠法浇捣预制桩时,制桩场地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桩制作允许偏差所引起的地基变形的要求。桩与邻桩、桩与底模间的接触必须做好隔离层,严防互相粘结,桩的重叠层数不宜超过四层。上层桩与邻桩的浇灌必须在下层桩或邻桩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方可进行。 严禁采用拉模或翻模等快速脱模法制做预制桩。 桩的养护应自然养护一个月,即使采用蒸汽养护,只能提早拆模,仍需继续养护,以使砼的水分作用充分完成,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供压桩使用。 砼预制桩接桩时的要求: 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位清洁。 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并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才能使用。 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帖,焊缝应饱满连续。当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桩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特别是其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熬制及施工时温度应控制好,保证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预制桩制作的施工质量验收: 要求对钢筋间距、桩顶钢筋网片位置、桩截面误差、多节桩预埋件位置、砼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验收。其预制桩钢筋骨架控制在以下允许偏差(㎜)以内: 主筋间距±5,桩尖中心线10;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的螺距±20; 吊环沿纵轴线方向±20,吊环沿垂直于纵轴线方向±20; 吊环露出桩表面的高度±10,主筋距桩顶距离±10; 预制桩制作控制在以下允许偏差(㎜)以内; 横截面边长±5,桩顶对角线之差10,砼保护层厚度±5; 桩身弯曲矢高不大于1‰,桩长且不大于20,桩尖中心线10,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3。 砖的堆放、运输的技术控制: 桩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压桩。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吊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没有提出吊点要求时,当桩长 16米时,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以内0.29桩长处,但一般宜用两个吊点,吊点距两端头0.21桩长处。 桩的堆放,其垫木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垫木应适当加宽。 同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同一端便于施工。 压桩的技术控制: 桩身弯曲超过L/1000,且 2㎝(L为桩长)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桩不宜使用。 桩冒、桩锤、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 稳桩与压桩,当桩尖插入桩为时,扣好桩冒后,微微启动压轴油缸,当桩入土至50㎝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然后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m/min。 压桩顺序: 按基础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按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还应按地形、地质、桩基的设计布置密集程度。压桩机移动方便,还应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免地基向一边挤压,造成压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