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峪口矿井307盘区冲击地压机理分析及防治.docVIP

煤峪口矿井307盘区冲击地压机理分析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峪口矿井307盘区冲击地压机理分析及防治   摘要:从巷道布置、顶板岩性、采煤方法、工作面放顶等,对煤峪口矿井307盘区局部冲击地压的原因、形成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提出了区域性防治方法及探讨建议,并阐述了冲击地压发生后抢险期间临时性的通风系统应急措施及恢复通风系统应急措施。   关键词:冲击地压;机理;分析;防治;措施   Abstract: from the roadway layout and lithology, coal mining method, roof caving face, the panel of meiyukou coal mine 307 local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ason of 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control method and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nd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percussive ground pressure disaster during the ventilation system of temporary emergenc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measures recovery ventilation system.   Key words: impact ground pressure; The mechanism;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大同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四老沟、忻州窑、晋华宫等矿均先后发生过多次冲击地压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煤峪口矿井307盘区从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累计发生9次,其中5次冲击地压影响破坏巷道1767m。而2006年3月30日3时40分, 11、12#层307盘区发生的冲击地压尤为突出,给矿井造成的危害程度比较严重。显现为900 m巷道遭到严重损坏,盘区、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通风设施被摧毁(损坏、漏风)的程度、风量情况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原因为307盘区发生冲击地压,巷道、设施遭到破坏及巷道被堵塞通风阻力增大,造成专回及采掘面风量、瓦斯等气体涌出变化异常,被迫采取采掘工作面停止生产。   1矿井307盘区概况   1.1 地质简况   煤峪口矿11、12#层307盘区,位于矿井井田西部,900大巷西南,东南与408盘区相接,西及西南与永定庄矿相邻,北部与412盘区相接,东北以900大巷为界。盘区走向长2220~2450m,倾斜长1260m,盘区面积3044260m2。煤层厚度一般为5.95~8.83m,平均7.09m,煤层结构简单,埋藏深度一般为290.23~357.34m,平均332.17m,与上覆3#层采空区的层间距为120m左右。盘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主要地质构造为大同煤田主向斜及该区域内发育的两组断层:   1)东北向,主要分布于盘区的东部和西部,包括F1、F2、F3、F4、F5、F6、F7、F8。   2)北西向,位于盘区西北角,包括F9、F10、F11。由于古沉积环境的变化,煤层遭受古河流冲刷,局部地区煤层变薄。   1.2开采简介   11、12#层307盘区于1987年设计施工,1989年完成盘区开拓工作量,1991年投产。该盘区采用两巷布置、双翼开采,采用的采煤方法主要有预采上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下分层和综放一次采全高。截止2006年3月,共采出19个工作面,其中上分层14个、下分层5个。2006年正采和备采面有:8705下、8706下、8714、8703下(已掘出)、8708下(未掘出)、8710下(未掘出)。目前开采11#层81016、14#层8707、14#层81002工作面。预计该盘区的剩余开采年限为4~5年。   11、12#层307盘区在开拓时,盘区回风巷沿煤层顶板布置,进风巷(辅轨巷)沿煤层底板布置,两巷均采用了U29梯形棚支护。后由于冲击地压频繁发生,巷道支护变形、损坏严重,逐步采用U29三节、五节拱形可缩金属支架取代了原支护。   该盘区由于大多数工作面采用了分层开采,考虑到为了避免邻面开采带来的相互地压影响,以及确保上分层采空区再生顶板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采用了上下山采面的跳跃式开采;同时为了减轻下分层工作面两顺槽受邻近采面煤柱集中压力的影响,部分下分层工作面在掘进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