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论断句.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论断句 目 录: 1、判断句: ………………………………………………………………………………………………………… 1 2、按断句: ………………………………………………………………………………………………………… 14 论断句 根据谓语和句末决断词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论断句分为两类:判断句和按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表述静态的论断关系,句末常用“也”。在论断句中,判断句最复杂,以下从谓语和主语两方面说明这类句子的特点,然后再进一步介绍判断句的分类。 1、判断句的特点 主要介绍:判断句的谓语、判断句的主语 1)判断句的谓语 关于判断句的谓语,我们谈三个问题:谓语的构成、谓语中的副词等和谓语中的复指代词。 A、谓语的构成 判断句的谓语是对主语所表示的人、物、事作出的判断,常由各种实词性词语,乃至于介宾短语及个别的副词加“也”之后构成。 注意1:体词性词语加“也”充当判断句谓语。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者,范增也。 本例中的名词“范增”做谓语,其后加决断词“也”构成判断句,对名词“亚父”充当主语的人作出判断。 ○《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讲求义和利,这两个方面都是人所固有的。) 本例中的所字短语“人之所两有”做谓语,其后加决断词“也”构成判断句,对体词性词语“义与利者”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 ○《庄子·天道》: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明白这个道理而居帝王之位,若唐尧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雅正之位,若虞舜为臣属。) 本例中的之字短语“尧之为君”、“舜之为臣”做谓语,其后加决断词“也”构成判断句,分别对连谓短语“明此以南乡”、“明此以北面”充当主语的事做出判断。 注意2:在谓语是名词性词语时,判断句句末有时也可以不用“也”。例如: ○《史记·魏公子列传》:此人力士。 本例中名词“力士”做谓语,对充当主语的“此人”作出判断。句末没加决断词“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高祖天下。 本例中名词性词语“高祖天下”做谓语,对体词性词语“天下者”做主语的事作出判断,句末没加决断词“也”。 注意3:谓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加“也”后充当谓语。例如: ○《国语·晋语三》:不闻命而擅进退,犯政也;快意而丧君,犯刑也。 (不听军令而擅自决定进退,是违反了政令;只图痛快而陷害君主被俘,是触犯了刑律。) 本例中的谓词性词语“犯政”、“犯刑”做谓语,分别对连谓短语“不闻命而擅进退”、“快意而丧君”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其后加决断词“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强劲的敌方遇到险阻却未能摆开陈势,这真是天助我们。) 本例中的主谓短语“天赞我”做谓语,对主谓性词语“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其后加决断词“也”,构成判断句。 注意4:介宾短语和副词“必”加“也”构成谓语。 ○《吕氏春秋·审已》: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先王、名士、通达的老师之所以超过俗人,正是因为他们知道所以这样的缘故。) 本例中的以宾短语“以其知”加决断词“也”做谓语,对所字短语“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 (三十二年春季,齐国在小穀筑了一座城,是为管仲而筑的。) 本例中的为宾短语“为管仲”加决断词“也”做谓语,对述宾短语“城小谷”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 ○《韩非子·难三》: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 (君主对臣下的爱憎取决于君主所看见的表面现象,那么臣下掩饰邪恶的事来愚弄自己的君主,也就是必然的了。) 本例中的副词“必”加决断词“也”做谓语,对在字句和之字短语“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组合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判断。 B、谓语中的副词等 判断句的谓语中常使用决断副词,此外还可以使用某些范围副词、连词“则”及决断词“唯(惟、维)”、“盖”等。 第一,表示否定的决断副词“非”主要用于对整个判断的否定。例如: ○《韩非子·十过》:叔瞻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 本例中的否定决断副词“非”与定中短语“常人”,加决断词“也”组合谓语,对主谓短语“臣观晋公子”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否定性的判断,并构成否定判断句。 ○《史记·郑世家》:忽谢曰:“我小国,非齐敌也。” 本例中的否定决断副词“非”与定中短语“齐敌”,加决断词“也”组合谓语,对同位短语“我小国”充当主语的事,作出否定性的判断,并构成否定判断句。 第二、决断副词“必”、“固”、“实”、“即”、“诚”、“乃”、“殆”、“其”则是在表示肯定的情况下,给判断句赋于各种不同的辅助性意义。 注意1:“必”表示确定不移,“固”表示本来。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本例中的决断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