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4-2 4-3 4-4 4-6 4-7 3-8 4-9 4-10 4-11 4-13 4-15 4-13 4-15 4-14 4-16 4-20 4-28 4-29 7-1 17 3-1 3-2 3-5 3-6 3-7 3-8 3-9 3-10 3-12 3-16练习 3-17练习二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 常见谬误(其中一些包括数种具体模式) 1、言语行为谬误:语词歧义、语形歧义、无量词论题、语源谬误、曲解词义、以情害意、以空为实、自身驳斥、连贯谬误、引号谬误、“是-应当”谬误、非黑即白(极化思考)、断章取义(片面真理)、复合问题、简单化谬误、预设谬误、组合谬误、分解谬误、强调的谬误、等词替换谬误、时态谬误、语用谬误、语义遗漏、语言功能混淆、附加谬误、否认含蓄命题、刨根究底的谬误、语形谬比、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失败的解释、循环定义、矛盾的定义; * 2、合情推理和论辩谬误:循环论证、文不对题、推卸举证责任、“稻草人”谬误、琐碎的谬误、不一致、诉诸强力、诉诸权威、诉诸传统、诉诸无知、诉诸怜悯、人身攻击、你也一样、滥比谬误、忽略变量、偏颇样本、样本太小、赌徒谬误、数据的陷阱、误人的图表、以伴随定因果、以先后为因果、错认原因、轻率概括; 3、演绎谬误:肯定后件、否定前件、转换条件的谬误、错误易位、选言肯定式、虚假二难、误用德·摩根律、A命题简单换位、中词不周延、小项扩大、大项扩大、双否定前提、量词换序谬误、辖域变换谬误、量词分配谬误、量词提取谬误、量词易位谬误、模态词分配谬误、算子换序谬误; 4、哲学谬误:自然主义谬误、实体化谬误、范畴错误、还原谬误、伪简单性谬误、发生谬误。 * 第三节 谬误研究的性质与意义 1.谬误分析是批判思维的典型表现 它不仅是古希腊以来的一种悠久而宝贵的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而且是对当代现实生活给逻辑提出的迫切要求的一个回应。批判思维实质是对一个主张及其支持根据的理性审查。特别对我们这个缺乏批判的民族来说,批判思维习惯的养成更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需要创新思维的时代,没有批判思维的前提,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 2.谬误分析补充形式逻辑的遗漏 以两个演算为代表的形式逻辑以演绎推理为对象。形式逻辑的基础是“真值形式”和“蕴涵”。然而,我们生活中的论证(Argument)恰恰不是真值形式,或者说,真值形式不能完全而准确地刻划论证的基本性质。论证的基本模式:p, 因为q,既不是真值形式,也不是蕴涵式所能包揽的。论证的核心概念是“支持(Support)”。支持的关系不必是蕴涵,而蕴涵、重言的蕴涵式也不一定就能提供对一个命题的有力支持。 * 3.谬误分析是交流语言的解剖和论证理由的评判 西方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应把论证首先看成是一种语言的特殊使用,它是一种言语行为。波普尔曾在语言的传统功能上又加上了论证的功能。在外国大学哲学系的逻辑课程中列有“思考与推理(Thinking and reasoning),它的介绍中就保证,学习该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水平,其中当然少不了谬误分析。从这一广泛的谬误分析来看,谬误分析的价值在于体现了论证评估的辩证性、语用性和交际性(社会性)。 * 4.谬误分析在逻辑原则的应用中对逻辑原则作出修正。 谬误分析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这种从一般到具体的转移,总会使逻辑原则精确化。在论证过程中,我们不仅注意命题间的推出关系,还关心作为知识表达方式的命题在认识获取过程中的先后次序。这一点与形式逻辑要求的推出关系有所不同。例如,谬误分析里的“预期理由”的识别,就与当代论证理论中对传统逻辑的论证规则作出的修正有关:“理由不能比结论更可疑”。这样一来,形式逻辑中的一些有效的推理形式就失效了。联言推理的分解式作为论证,就是“预期理由”的谬误。 * 谢 谢!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1-1 1-2 1-3 1-4 1-4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5 16 * 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8÷2=?对学生说:大家想一想,把8分为两半,应该是多少? 一个学生回答说:应该是两个0! 另一个学生说:那是上下分开,如果左右分开,应该是两个3! 学生的回答都违反了同一律。被偷换(或被混淆)的概念是“8”:老师说的“8”指“8”这个数(他指),学生说的“8”指“8”这个字(自指)。 逻辑小幽默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