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Q的性格探究 阿Q有着一个十分复杂的性格。就其阶级地位而言,他是一个贫苦农民,受着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因而具有反抗和革命的要求;但他又是一个落后的、没有觉醒的农民,封建传统思想的毒汁,浸蚀着他的灵魂,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又使他酿成了一种变态的心理和性格------精神胜利法。鲁迅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的时候,始终是把他的革命性、反抗性和落后性、盲目性扭结在一起。阿Q具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样子平平常常,却令人觉得可爱又可笑,可悲又可怜。他虽然落后、盲目、糊涂,却又分明地要反抗,要造反。阿Q的思想是落后。他自私、封建、狭隘、保守,而集中地表现其落后性的便是“精神胜利法”。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他曾一度做官,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有“书圣”美名,他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作者思想情感 思想观点: 死生亦大矣 情感: 乐 痛 悲 总结板书 孔子问志 弟子言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侧重强国) 哂之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侧重富民)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侧重礼治) 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礼乐治国的结果) 与之 叹之 惜之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鲁莽直率好胜自信 谦虚谨慎不卑不亢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从容洒脱豁达自得 性格 礼乐教化,大同世界 写作特色: 1、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或前后对比,或互相映衬,突出人物个性。 2、表现手法多样,有铺陈、描绘、议论,还有辩难,层层深入展开。 3、结构看似简单,实则严谨。 4、语言古朴,简洁生动。 兰亭盛会(乐)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人贤: 美景: 乐事: 良辰: 赏心: 作者为什么说这次宴饮是“信可乐也” ? 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 “岂不痛哉!” 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 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缘何而悲? 昔人昔文——今人今文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悲夫” —— 千古同悲 (编集目的) 1、文笔洗练,格调淡雅。 2、手法多样,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3、脉络清晰,感情深沉。 琵 琶 行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香山,号香山居士。人称白文公,“诗魔”。是继杜甫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70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建立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元稹一起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 )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代表诗人是元稹、白居易)。其诗通俗易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 * 第六册复习 《呐喊》简介 2、《呐喊》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什么要取这个书名,它贯穿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取名《呐喊》是要以呐喊声“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破毁“铁屋子”并“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鲁迅提出革命必须唤醒民众和自觉地“听将令”,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 1、《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 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 一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篇目列表(红色字为课标要求).ppt
-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练习.ppt
- 高中语文必修三字词字音复习.ppt
- 高中语文必修五背诵篇目.ppt
-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梳理.ppt
- 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质检复习、考试说明.ppt
- 高中语文必修一诗词填空.ppt
-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古今异义.ppt
- 高中语文促织文言知识整理.ppt
- 高中语文第二册复习.ppt
- 草酸亚铁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可修改案例模板.doc
- 2025年智能家居软装搭配行业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化应用场景报告.docx
- 低空观光旅游航线2025年旅游市场细分与运营差异化策略.docx
- 2025年爱马仕手工工艺传承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研究报告.docx
- 环保纸包装产品包装设计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报告.docx
- 针对2025年医药行业,药品原辅料供应链稳定性评估及应对策略解析.docx
- 2025-2026学年初中英语六年级上册牛津上海(试用本)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与客户信任重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docx
- XX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报告.docx
- 数字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