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道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_图书馆管理论文.docVIP

论冯道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_图书馆管理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冯道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_图书馆管理论文.doc

论冯道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_图书馆管理论文 论冯道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_图书馆管理论文 [摘 要]五代时期,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政权林立,民生凋敝,社会处于极度的动荡不安阶段。在这样动乱的时期,历仕四朝的政坛“不倒翁”冯道利用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对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促进图书出版走上了正轨,官方图书由写本时代发展到了雕版时代;他促进了图书的一种新版本——监本的产生,使监本成为官方通行的规范读本并为后世所推崇;他推动了九经文化的传播,为后世儒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在客观上开辟了新的聚书途径,大大丰富了藏书家的藏书。本文肯定冯道长居高位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并分析他在四个方面对图书文化事业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冯道;图书文化;监本;九经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没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但是它上承盛唐文化之余绪,实居于宋代文化复兴之先河;说这一时期是两大文化高峰的承前启后时期也许有过誉之嫌,而其实这一时期的图书文化事业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图书出版走上了正轨,官方图书由写本时代发展到了雕版时代;产生了图书的一种新版本——监本,监本成为官方通行的规范读本并为后世所推崇;九经文化的传播持续不断,为后世儒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地官方、民间雕版图书,为国民增加了获得图书的机会,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藏书家增多了,藏书大大丰富了,文化积累丰厚了。显然,五代文化尤其是五代图书文化事业值得研究。而研究五代图书文化事业,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必须大写特写。      1 冯道长居高位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冯道(882—954),瀛洲景城人(今河北沧州人),字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少年时他刻苦读书,积学成才,而后进入官场,他的一生恰好经历了差不多整个五代时期,先后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他一生官运亨通,除了三次拜相外,还任过太师、太傅、太尉、司空等官衔,曾“三为司空,两在中书”。然而如此显赫的风云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一千多年来,人们一方面对冯道一生勤俭、为人宽厚、爱护百姓、提拔有能之士、印刷流通儒家经典使文化得以保存传播这些美德惠政加以肯定;另一方面则又对他见风使舵、圆滑世故、与统治者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毫无气节的人品大加鞭挞。《旧五代史·冯道传》在肯定冯道的一些作为同时也指出:“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1]一女同时事二夫,无疑该谴责。可是冯道作为政治人物并没有同时效力于多个君主,被谴责以“一女二夫”,显然冤枉。   在此,我们无意讨论冯道的道德人品,但是也必要对冯道的人生略作“辩护”。中国悠久的历史上,五代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军阀争雄,社会动荡,王朝更迭不断的乱世。整个五代时期雕印经典工程开始后,工程不一定就能够持续进行,必须有得力之人长期领导、督促不可。冯道是这项工程的得力的领导者。雕印经书工程关键是人员、经费、物资和工作方案,这些事项冯道必定考虑清楚了,形成意见文本奏报皇帝。这些事项具体如何,我们可以从皇帝发出的命令中窥见端倪:“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抄写注出,子细看读,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帧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7]其年四月敕:“差太子宾客马缟、太常承陈观、太常博士段、路航、尚书屯田员外郎田敏充详勘官,兼委国子监于诸色选人中,召能书人端楷写出,旋付匠人雕刻。每日五纸,与减一选。如无选可减,等第据与改转官资。”[7]可见冯道的工作极为严谨。   公元948年,五经刻成,以后又雕造四经,到周太祖广顺年间,全书竣工,历时二十多年。“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后唐政府将儒家经书雕印贩卖,在历史上是首次,也是封建政府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雕印图籍。从此后,雕版印书技术日臻成熟,图书的出版也日益走上了雕版印刷的正轨。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说:“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8]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 “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时,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9]可见冯道的历史功绩在北宋时已得到了肯定。      3 冯道对监本产生的贡献   上文所述,由冯道首倡雕印的《九经》是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刻印,它历经四朝递相完成,而主持刻印的由始自终同是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和学府,汉有太学,晋立国子学,北齐成为国子寺,隋炀帝始改为国子监,后历代因之。除教育外,国子监从此也兼事刻印书籍,因而后世称这次刊本为“监本”。五代监本是官

文档评论(0)

wyj19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