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彼得?杜拉克著
目 录
关于作者彼得·杜拉克 3
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3
引言:企业家经济 4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13
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18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1) 意外的成功 22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2) 意外的失败 27
创新机遇的来源一:意外之事(3) 意外的外在事件 30
来源二:不协调(1) 不协调的经济现状 33
来源二:不协调(2) 现状与假设之间的不协调 36
来源二:不协调(3) 设想的与实际的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 37
来源二:不协调(4) 程序的步骤或逻辑中发生不协调 38
来源三:程序需要 39
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43
来源五:人口变化 50
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56
来源七:新知识 60
聪明的点子 73
创新的原则 75
企业家管理 79
企业家企业 81
企业家的策略 83
企业家实践 85
评估创新表现 87
结 构 89
用 人 94
禁 忌 96
服务机构中的企业家精神 97
新企业 关注市场的必要性 102
新企业 财务前瞻性 106
新企业 建立最高管理小组 108
新企业 "我在哪里发挥作用" 110
"孤注一掷" 113
"攻对方的弱点" 119
生态适当位置战略 125
改变价值和特征 131
结论 企业家社会 136
关于作者彼得·杜拉克
由于他在管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及被推举为"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杜拉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在奥地利及英国完成教育。1929年起,杜拉克担任报社的海外通讯记者,也为伦敦一家国际银行做经济评论工作。不久成为美国几家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最知名的管理顾问。其代表作尚有:
《杜拉克论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
《工业人的未来》
《不连续的时代》
《管理的实践》
《旁观者》
《世纪的管理》
《非赢利机构的经营之道》
《杜拉克看亚洲》
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 + 企业家精神 = 再创生机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新产品,随时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什么有的组织能创造合作的情境,化解内部惨烈的竞争?经理人的创新与企业家的精神是其中的关键。
本书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近期出版的有关企业创新的经典之作。
杜拉克首次将创新(Innovation)与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视为企业需要加以组织、系统化的实务与训练,也视为管理者的工作与责任。他提出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做为系统化创新及创业型管理的重心,他更提出四个创业型策略,做为如何将创新成功导入市场的可行性方法。
他的这些独到的观点、创见与法则,正成为企业实际运用的最可靠的依据。
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
★意料之外的事件
★不一致的状况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改变
(以上来自企业或产业内部)
★人口统计特性(人口的变动)
★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
★新知识
(以上来自企业或产业外部)
四个创业型策略
★孤注一掷
★打击对方弱点
★占据一个生存利基
★改变价值与特性
本书被誉为彼得·杜拉克继《管理的实践》(1954)一书推出后,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企业唯有重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才能再创企业生机。本书对创新机会的来源,创新的策略,不但有详尽的探讨,更有丰富的实例印证。
引言:企业家经济
1
自70年代中期以来,"零增长经济"、"使美国非工业化"及长期的"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停滞" 等说法被奉为金科玉律,在美国颇为流行。但是,事实和数字资料却证明这些说法乃无稽之谈。真正发生在美国的是全然不同的情况:从"管理型" 经济彻底向"企业家"经济转变。
1965-1985年这20年间,16岁以上的美国人(根据美国统计惯例,作为劳动人口计算)增长了2/5,从1.29亿人上升为1.8亿人。但是,同一时期,有工作的美国人口却增长了1/2,从7100万人上升到1石亿人。1974-1984年这10年间的就业人口增长最快,当时美国经济提供的总就业机会增加了24OO万个。
无论以百分比还是以绝对数字来计算,美国在任何其他和平时期都不曾创造出如此众多的新工作。然而,自1973年秋季为"石油冲击"开始的10年是十分动荡的10年,是"能源危机" 的10年,是"烟囱工业" 濒临崩溃的10年,也是有两次规模较大的经济衰退的10年。
美国的发展是举世无双的。其他国家都不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事实上,在1970-1984年期间,西欧丧失了300万一400万个工作机会。而在1970年时,西欧还比美国多出2000万个工作机会;1984年,它几乎比美国少了11万个工作机会。就连日本在创造就业机会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何郁冰)3.ppt
-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何郁冰)2.ppt
-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何郁冰)1.ppt
- 技术创新管理-1.ppt
- 技术创新方法TRIZ简介.doc
-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概论.ppt
- 技术壁垒 LED企业被逼创新升级.doc
- 辉山乳业技术管理创新研究.doc
- 菏泽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登记表.doc
- 杭州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表.doc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8)-人教版(共14张PPT).ppt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7.2 周长-人教版(共25张PPT).ppt
- 初中数学_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3.1.1轴对称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中国石拱桥教学课件设计.ppt
- 沧浪2021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卷2.docx
- 药理学1.1抗恶性肿瘤药基本作用第三十一章抗肿瘤药的基本作用.pptx
- 数字图像处理任务三图像锐化5.3.2图像的预处理-图像锐化-频域高通滤波.pptx
- 生物工程设备及操作技术摇篮式结晶器播篮式结晶器.ppt
- 食品安全法规与案例2.3其它性污染食品安全案例过期食品安全事件.ppt

- lileilei220
-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