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性质 热拌沥青混合料 组成结构 技术性质 组成材料 设计方法 介绍其它沥青混合料 沥青及沥青路面发展概况 发展三个时期 启蒙时期:1834年~1910年 第二个时期:约1920~1950年 第三个时期:50年代起 启蒙时期 远在公无前3800年到2500年间,人类就开始使用沥青,先后在埃及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开发沥青矿藏。 自从沥青材料用于道路工程之后,由于自原油蒸馏所得渣油感温性差,迫切需要加以处理,于是各种改性措施便应运而生。 第二个时期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沥青与级配矿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压实后称沥青混凝土。 (2)沥青碎石混合料(AM):沥青与集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压实后称沥青碎石。 τa路面破裂面上可能产生的应力; τR许用应力; 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 k2系数 ? =c+σtg ? 即 ?=f(c, ?)式中: c粘结力; ?内摩擦角 2.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材料参数沥青混合料属于分散体系,由强度很高的粒料与粘结力较弱的沥青材料所构成的混合料。常温和高温时的破坏机理研究不够,倾向于用库伦的内摩擦理论分析。 (1)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材料参数要求沥青高温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 公元前600年,巴比伦铺筑了第一条沥青路面,但这种技艺不久便失传了。一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又用沥青筑路。 一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又用沥青筑路。 1833年美国开始煤沥青碎石路面铺装 1854年巴黎首次用碾压法进行沥青路面铺装 1870年前后伦敦、华盛顿、纽约等地采用沥青作路面铺装。 约1866年硫化方法(硫磺与沥青共热处理),使沥青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 1881年用化学氧化剂制取氧化沥青,成功地改善了沥青的性质。 1894年美国在沥青6000F时吹入空气,成功地制取了氧化沥青。 人们在筑路或其它作业时,常感到沥青需要加热,使用上很不方便,1910年在科诺大学广场上开始第一次使用稀释沥青。 在此以前可以算沥青材料在道路工程中使用的启蒙时期。 此时,利用沥青的铺路技术,还只限于在道路表面上涂刷一层沥青,单层表面处治。 1911年美国首次提出按针入度分级指标 1916年德国马尔库逊提出最初的沥青组分分析法,研究沥青组分含量和路用性能关系。以后又经过他人修正和补充,形成目前组分分析法。各国均对沥青物理性能、化学结构及试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 但由于沥青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未取得重大突破。 约1920~1950年,沥青路面技术在欧美等许多国家迅速发展。 近几十年来,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对沥青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除三大指标外,先后提出脆点、含蜡量、族组分分析、粘附性、回转薄膜烘箱老化等一系列常规指标。还应有流变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沥青的粘弹性力学特性、蠕变、应力松弛、沥青性能对温度和时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劲度和针入度指数等与流变学有 关的指标。 在路面结构类型方面,由于单层表面处治已不能满足交通要求,出现了用沥青混合料摊铺的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并开始制订沥青混合料的评定方法和标准。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方法首先是1920年出现的哈伯费尔特法(φ5.08cm,高2.54cm),以后,随着交通量增长,车辆荷重增大,沥青路面结构层使用颗粒尺寸较大的碎石,对其进行修正,提出修正的哈伯费尔特法(φ15.2cm,高7.6cm)。 二战期间,美国工兵因为谋求机场铺筑工程快速化,由马歇尔工程兵团提出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提出了初期的马歇尔稳定度标准,该标准确定出双轮胎压力0.7Mpa,要求稳定度在2270N以上,流值在20(1/100cm)以下,空隙率3%~7%。还有维姆法和单轴压缩试验法也用于沥青混合料试验,亦提出了相应的标准。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应用,只是根据交通发展的要求对标准进行了适当修正。 近年来,乳化沥青的问世,得到人们关注,有取代稀沥青的趋势。 我国1935年在南京附近利用进口沥青修筑了沥青路面试验路段,1841年又在滇缅公路修筑双层沥青表面处治155Km,抗争胜利后在宁杭公路修筑了沥青贯入式及双层沥青表面处治等沥青路面。 50年代起第三个时期,研究沥青的沥青混合料的理论阶段。(1)研究沥青材料的性质及其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改善沥青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稳定性。(2)在车辆重复作用下,低温时产生收缩与开裂,高温时产生永久变形和车辙(典型破坏现象),裂缝和车辙的形成规律及其预测与防治方法是当时研究的重要课题。(3)以提高耐久性为目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目前大交通量的沥青路面,除采用沥青砼作面层外,有的国家主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