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ocVIP

东南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南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oc

东南沿海城镇小学民族团结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东南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祖国要统一,民族要团结,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必须团结起来,揭露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这是一切真诚的爱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二)内地人口向沿海城镇的迁移与聚集 我校位于甬东门户潘火,潘火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众多。据统计潘火总人口中有70%是外来人口,也就是说在潘火街头每看到的十个人中,有七个人是外来人口。这里有架起烤炉卖羊肉串和馕的维吾尔族,这里有开药店卖冬虫夏草和麝香的藏族,这里有开拉面馆卖牛肉面和手抓羊肉的回族,这里还有会吹葫芦丝的傣族、会跳孔雀舞的白族、会上“刀山”的佤族,他们穿梭于各种旅游景点和度假村,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辛勤汗水为甬城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也使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成为可能。为了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管理,我们有必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三)沿海城镇具备强劲的教育投入能力 我校占地50亩,目前总投资已达4500万,是目前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重点建设的一所窗口学校。今年潘火管委会和区教育局已决定再投资约70万,专门用于民族团结教育特色项目经费开支。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过去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研究,对沿海地区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建国以来为解决民族地区封闭落后经济、教育现状,我国先后建立了以中央民族大学为首的共13所民族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很少数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小学、少数民族幼儿园等,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频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考察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5年10月在中国云南昆明,国家教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少数民族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现了中国民族教育研究与国际上该学科研究逐步融合的可喜现象。但以上研究成果仅仅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渐突出,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城市中不同民族之间因经济利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民族矛盾也有所增多。因此民族团结教育也成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和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对于形成稳固的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民族团结教育还需要从娃娃抓起。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探究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教育途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儿时的教育质量和方向,几乎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娃娃阶段的教育弥足珍贵而不可替代。而文化却成为民族之间交流和认同的纽带,民族团结,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从文化抓起。因此我校因地制宜利用民族知识文化展厅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华56个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利用童乐城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参与体验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除了文化氛围的熏陶,还通过编写符合校情地情的校本教材,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我们还设立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选修课程。通过课题研究真正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教育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民族知识水平和民族融合情感 通过民族团结课堂教育使学生对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人口及结构分布、少数民族辉煌历史和宗教禁忌及风土人情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大大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以及对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激发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认同、欣赏和敬重之情。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到了马头琴就能想到蒙古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听到了葫芦丝就能就想到傣家的小竹楼和月光下的凤尾竹;听到了热瓦甫就能想起帕米尔高原;听到了芦笙就能想到苗家山寨。我们还让学生看到婀娜多姿的赛乃姆就想起天山牧场;喝着“伊利”“蒙牛”能想起祖国的边疆;我们更可以让学生跳起拉手舞铭记阿里山、日月潭和祖国的宝岛—台湾。 (三)改善学生的社会交往水平和人际尊重习惯 学习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比如青海非常纯朴好客的民族--土族,土族的酒文化也是久负盛名,土族迎客喝下马三杯酒,送客喝上马三杯酒,如果你不胜酒力,也不会为难你,你只要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