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型杆状病毒表现载体的开发与应用.docVIP

多效型杆状病毒表现载体的开发与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效型杆状病毒表现载体的开发与应用.doc

多效型桿狀病毒表現載體的開發與應用 吳 宗 遠 中原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在過去的20年間桿狀病毒表現系統是最廣為使用的真核表現系統之ㄧ。自從Smith等人於1983年成功的以加州苜蓿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 virus, AcMNPV)作為表現載體(Smith, et al., 1983),在昆蟲細胞中表現具生物活性的β-干擾素(β-interferon)起,已有上千種以上的蛋白質,成功的以桿狀病毒表現系統進行生產(Kost, et al., 2005)。可以生產大量的外源蛋白是桿狀病毒表現系統廣為使用的原因之一,每個受狀病毒感染的昆蟲細胞,於感染後的3~5天細胞內約可累積30~50%桿狀病毒之包涵體蛋白(polyhedrin protein)或分子量為10kDa的纖維蛋白P10(P10 protein),而此兩高表現之基因於細胞培養之條件下,對於病毒之增殖並非必需的基因(non-essential gene),是故欲生產之外源蛋白,通常將其基因先選殖進桿狀病毒的轉移載體(transfer vector),再利用同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方式,將其基因置換polyhedrin gene或p10 gene,而以強效啟動子polyhedrin promoter或p10 promoter進行外源基因的表達(O’Relly, et al., 1992;Possee, 1997)。當以細胞培養方式進行生產時,通常可達每公升1~500 mg的重組蛋白產量。 除了產量高以外,桿狀病毒相較於細菌或酵母菌等表現系統還有下述之優點:(1)其後轉譯修飾作用(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如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或是fatty acylation等都較細菌或酵母菌表現系統更接近高等真核生物(2)可提供較佳之蛋白質摺疊環境,而不會產生inclusion body(3)桿狀病毒為環狀DNA病毒可以攜帶較大之DNA片段(4)於桿狀病毒感染的昆蟲細胞仍能執行intron剪接之功能,因此對於由哺乳動物genomic DNA library選殖出的基因仍可進行生產(5)相對於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較易培養,如不需要CO2及對度變化有較大之耐受性(6)操作簡易快速,不若基因轉殖動物或需要較長之時間重組蛋白的生產;例如1997年,當香港發生H5N1禽流感而造成人類死亡時,Protein Sciences, Inc.在與美國NIH的合作下,僅八週的時間,即利用桿狀病毒收產出第一批H5N1疫苗。於後基因時代 (postgenomic rea),蛋白表現系統,基因療法疫苗的生產,多基因表現載體 (polycistronic vectors)的研發是一極重要的課題。當以yeast two-hybrid 對酵母菌之蛋白質交互作用網路進行大規摸的分析顯示,於酵母菌 (baker′s yeast) 中,每一蛋白質可與平均5~8其之蛋白質有交互作用,顯示於真核系統中,執行細胞之機制,諸如轉錄、轉譯作用,胞器運輸,能量生產與生物轉換 (biotransformation)等過程的multiprotein complexes 通常由6~9個不同的蛋白質次單元 (subnit) 所組成,而欲生產完整的multiprotein complexes 時,若由單一蛋白個別生產,不但會有組裝(assembly)的障礙,單一表現的次單元通常溶解度(solubility) 與活性 (activity) 會比較低,Selleck等人最近完成能讓大腸桿菌進行四個transcription fators)之次單元的多基因載體構築。另一方面,為了應付更多對人類深具威脅的病毒,建立在VLP (virus-like particles) 基礎上疫苗研究發展也日益受到重視,而快速生產VLP,能夠ㄧ次產生四個以上的病毒蛋白 (virus proteins, VP)即是一大關鍵。,在基因療法上,經過多年的嚐試,亦發現要能有效地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給予多個基因是必要的。最明顯的例子是以介白素12 (interleukin 12, IL-12) 進行癌症的基因療法時,同時有效地表現IL-12的兩個次單元 (p35和p40) 是必要的,而若要同時表現IL-12干擾素-γ (interferon-γ),則發展多基因表現載體便無可避免。 然則以基因融合的方法進行蛋白生長時,除了有 inframe-linker的不確定性外還可能會遇到蛋白質摺疊的過程中,兩個蛋白質互相干擾的情形,而不利生產。以雙啟動子的模式,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