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doc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作者:李云霞?????来源:《现代农村科技》2009【13】?????文章加入时间:2009-7-20 摘要:本文阐述了任丘市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病害症状及发病原因,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任丘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2004年以来,由于气候、田间管理等原因,玉米褐斑病发生为害较为严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生面积由2004年最初发现时的13.3 hm2扩展至现在的330 hm2,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 ~ 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 ~ 60%,使玉米的正常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治。????1 玉米褐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1.1 症状。玉米褐斑病为玉米中后期病害,在喇叭口期始见发病,抽穗期至乳熟期为显症高峰。主要为害叶片、叶脉和叶鞘,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初为白色到黄色小斑,逐渐呈黄褐色,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 ~ 1 mm,发生在中脉上病斑的较大,可达2 ~ 3 mm,多从叶脉开始发生,并沿中脉向叶片上部发展,形成条状,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使叶片局部枯死。????1.2 发生规律。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2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幼嫩组织。7 ~ 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利于该病发展蔓延。在土壤瘠薄的地块,感病植株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一般在玉米8 ~ 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病。????2 影响发病的原因????2.1 地理条件。田边、渠边、通风向阳的地头玉米发病较轻或不发病,距地边5 ~ 6 m 以里发病较重。大部分病株有叶片干枯现象,造成茎秆倒折,甚至有的病株出现雄穗不散粉,雌穗授不上粉的现象,致使玉米减产5% ~ 10%。????2.2 栽培品种。对农大108、郑单958、中单306、登海11号、蠡玉6号(又名临奥1号)、蠡玉18号、浚单20等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观测调查,其中蠡玉6号、郑单958、浚单20抗病力低,发病较为严重。????2.3 播种时间。晚春播种或是在6月5日 ~ 15日播种的玉米地块感病较重,相反,而在早春播种或是在6月15日以后夏播的玉米则感病较轻或不感病。????2.4 种植密度。蠡玉6号品种要求种植亩密度在2 600 ~ 2 800株,最高不能超过2 800株。据田间调查:蠡玉6号亩密度达到了4 000株,郑单958、浚单20亩密度均在4 000 ~ 4 500株。由于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效果差,而导致玉米褐斑病在这些品种上发生严重。????2.5 降雨。降雨有利于发病,特别是7月份降雨较多,降雨量大(据气象局显示,7月份全月降雨量为173.9 mm,平均气温26.0 ℃),田间湿度大,且温度较高,有利于此病发生。总之,风吹雨打使植株伤口增加,雨水冲溅和风雨携带能加快病菌传播速度。????2.6 害虫。粘虫、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发生的轻重可直接影响此病发生,原因是害虫为害造成大量伤口,为病菌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病虫携带病菌也可直接传病。????2.7 墒情地力。土壤墒情好、地力肥,玉米则生长健壮,抗病性增强,一般不会发病,相反则发病较重。据调查发现,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灌水施肥的地块发病率低,反之,地力较差且无追肥的则受害率明显高于前者。????3 防治措施????3.1 农业防治????3.1.1 玉米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3.1.2 选择抗病品种。据田间调查,农大108、宽城10号、中单306、登海11号等品种都对此病害有很好的抗性,均未发现有褐斑病发生。农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3.1.3 一定要掌握好播种期。如果在晚春播或6月5 ~ 15日播种的,如发现病情要及时进行防治。????3.1.4 合理密植。玉米定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种子说明,留取合适密度,如蠡玉6号亩密度一定要保持在2 600 ~ 2 800株,否则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闭,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3.1.5 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田间作业时要尽可能减少对玉米的机械伤害,以减少病菌侵染源。????3.1.6 科学施肥。现在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多数为高水肥的玉米品种,其抗病性与土壤肥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生长期内要进行必要的追肥与灌水。如8月10日前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稻种身病害引发纠纷的思考.doc
- 污水生物硝化处理工艺pH值控制及碱度核算.doc
- 汪同三:防止价格上涨的标本兼治对策.doc
-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doc
- 汽车的维修技术.doc
- 沈石声: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doc
- 沙门氏菌的临床分离与耐药性检测的封皮摘要.doc
- 河北省“十一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思路和重点研究.doc
- 河南新县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督导机制.doc
-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分类鉴定和生理特性.doc
- 2024年三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2024年三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 2024年三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精选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三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pdf
- 2024年三亚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docx
- 吉林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docx
-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安徽合肥肥西县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 河南省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