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二轮复习——古代诗歌复习与鉴赏
三、知识点
古诗的表现手法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如《蒹葭》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比拟、象征、比兴
古诗中经常用比喻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情怀。例如,①以水喻愁。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有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②以雨写愁,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③以山喻愁。白居易的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长相思》上阕)前三句以流水喻人,写丈夫离开少妇,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以山喻愁,极写少妇的相思苦情。④用船装愁,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古典诗歌中,往往把物当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他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二)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接受,而且能信服,并感到惊喜。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来叙述北方的雪大天寒。这一句比喻、夸张兼而有之,但重在夸张。
(三)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用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如《过零丁洋》:“干戈寥落四周星。”用古代兵器“干戈”代指战争。《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丝”和“竹”是两种乐器的原料,因而可代乐器。“乐器”则可代用乐器奏出的音乐。
(四)对比衬托。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像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 “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形成对比,意在表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我的偶像孙悟空.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我读高尔基.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有你同行.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桃花的精魂.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毅力.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母爱啊.如一条潺潺的小溪.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火红的攀枝花.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照亮我生命的那颗星.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照亮生命的红星.doc
- 云南省大理云龙三中高一语文学生作文系列-生命因奋斗而精彩.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