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含中医).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热疫毒上攻 久痢胃虚 热毒伤阴 阴虚痢 正虚邪恋 休息痢 日久伤阳 虚寒痢 胃不纳食 噤口痢 二、病机 病因为外感时邪 饮食不节 (洁) 发病机理为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腑脂膜,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腐败化为脓血。 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 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 病机关键在于肠中有滞。 湿热疫毒深重可致疫毒痢、噤口痢。 二、病证鉴别 与泄泻鉴别 共同点: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病在肠胃; 3、缘由外邪和饮食; 4、大便均稀而便次增多。 不同点: 痢疾:三大主症——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其腹痛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泄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其腹痛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便后痛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一、辨证要点 辨实痢、虚痢 一般新病年少,形体壮实,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便后减轻者多为实; 久病年长,形体虚弱,腹痛绵绵,痛而喜按,里急后重便后不减,或虚坐努责者为虚。 识寒痢、热痢 下血色鲜红,或赤多白少,质稠,肛门灼热, 或里急后重,身热、口渴喜冷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者属热; 痢下白多赤少或质清稀,身不热,畏寒喜热,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者属寒。 但辨证时需色症两参,如大便色赤而质清稀者仍属寒,大便色白而稠浊者亦为热。 二、治疗原则 暴痢----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久痢----调补脾胃,兼以清肠。 此外,对于古今医家提出的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均可供临床用药之时,结合具体病情,参考借鉴。 三、证治分类 湿热痢 疫毒痢 寒湿痢 阴虚痢 虚寒痢 休息痢 湿热痢 症状 主证: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 兼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 疫毒痢 症状 主证:起病急骤,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 兼证: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 舌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证机概要: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寒湿痢 症状 主证: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 兼证: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脉: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胃苓汤加减。 阴虚痢 症状 主证: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 兼证: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 舌脉: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津血热,脉络受损,大肠失职。 治法:坚阴泄热,扶正止痢。 代表方:驻车丸加减。 虚寒痢 症状 主证: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 兼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 症状 主证: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粘冻。 兼证:腹胀食少,倦怠嗜卧。 舌脉: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证机概要: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 噤口痢 实证—苦辛通降,泄热和胃--开噤散 虚证—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 缓解期 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 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附子理中汤 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乌梅丸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 【临证备要】 一、湿热痢初起有明显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解表清里并施。 二、暴痢宜通调清化,忌兜涩分利,以免留邪;久痢宜扶正固涩,不可漫投攻伐,以免苦燥伤阴、寒凉伤阳,影响脾气。 【临证备要】 三、正确评估病情预后。 四、慢性病例因反复发作,较难痊愈,可在内服中药基础上,服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复方可用黄连、黄柏、白头翁、大黄等煎成100ml,保留灌肠,适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亦可用中成药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临证备要】 五、疫毒痢若发生厥脱,若下痢无度,饮食不进,肢冷脉微,当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等以益气固阳。 【临证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