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俞长荣.喻嘉言的学术成就[J].中医杂志,1963,4(8):307
[3]沈敏南.试评喻昌《尚论篇》的学术思想[J].河北中医,1985,7(2):10
痢疾治验法活机圆
一一读《寓意草》笔记节选
丁德秭1丁毅2
1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
摘要:喻昌先生治验丰富,学术独到。仅从痢疾治验中就可体会到,先生治痢注意安
正治本,不治之治。安正治本重视胃气与脾肾,又能大剂祛邪,频频予服,救焚于顷刻。
且十分重视给邪予出路,邪从何入,当从何出,逆流挽舟,温肾解表,皆是其法。先生脉
理精妙,舍证从脉,时而有之,疾未著而早见,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
喻昌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也是至今仍然在医学界深具影响的历史名家。他具有
深厚的儒学文化功底,又有精湛的医学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佛学文化研究。
因此,他具有一般人无可比拟的思辨能力。他的思辨精度和深度是堪称~流的。他的著作
是在他经历了辗转各地的丰富的临床实践之后,总结、提炼于晚年写成的。他的著作中蕴
藏着智慧的火花和临床经验的瑰宝。故研读他的著作,能使我们体味到他的文学之美、学
术之美、思辨之美。真是气味无穷,得益良多。特节选读《寓意草》笔记,就正于同道。
I重视安正治本,正安邪自去
“胡太夫人,偶然肚腹不宁,泻下数行,医以痢疾药治之,其利转多,更引通因通用
之法,用九蒸大黄丸三钱下之,遂扰动胃气胀痛,全不思食,有似噤口痢状。余诊之,见
六脉皆沉而伏,应指模糊。”即断为“此非痢疾之证,乃误治之证也。”提出“安其胃,不
必治痢,而痢自止;不必治胀痛,而胀痛自止。遂“以四君子汤为主治,少加姜蔻暖胃之
药”,二剂而“痢果不作。”胀痛亦不妄用行气药。用橘皮和中,亦炒之又炒,共七日而全
安。
“叶茂卿幼男,病痢,噤口发热十余日。呕哕连声不断。诊其关脉上沔而无根。再诊
其足脉,亦上涝而无根。”“此非噤口痢之证,乃胃气将绝之证也。”“此因苦寒之药所伤,
不能容食。”以理中汤连投二剂。“不一时,痢下十余行,遍地俱污。”此与《伤寒论》中
“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同理。“吾意在先救胃气之绝,原不治痢,即治痢。”遂连服
三日。“人事大转,思食不哕,痢势亦减。四日止便糟粕。以补中益气汤调理旬日全安。”
浦君艺病痢疾,初起有表邪未散,而误用参术固表。使邪气深入,又误服黄连凉解,
大黄推荡,治经月余,胃气不运,下痢一昼夜百余行。”且“内中幽门阑门,洞开无阻,
不但粥饮直出,即人参浓膏,才吞入喉,已汩汩从肠奔下。…於是以大剂四君子汤,煎调
赤石脂,禹余粮-2味,连连与服。…‘俟势已大减,才用四君子倍茯苓,十余剂全安。“
上三例说明,医者对于病患,必经透过现象看本质。何为病之所苦,何为治之所苦。
所渊治之所苫,即指医者治之失当,而产生的坏病、变证。此乃正气被伤所致,此时安正
治本尤其重要,正安则邪自去。只有抓住当下疾病发展的主要关键所在,一矢中的,才是
最好的治法,才有最好的效果,若没有深厚的医学功底则4;能为之。喻昌先生能做到的,
正是我们应学习的地方。
2重视大剂祛邪,救焚于顷刻
朱孔阳年二十五岁,“暑湿合内郁之火,而成痢疾,昼夜一二百次,不能起床,以粗
纸铺于褥上,频频易置,但饮水而不进食,其病甚厉,肛门如火烙,扬手踢足,躁扰无奈。”
脉弦紧劲急,“此汪一团毒火,蕴结在肠胃之内,其势如焚。…於是以大黄四两,黄连甘
草各二两,入大砂锅内煎,随滚随服。…‘,一昼夜服至二十余碗, 大黄俱已煎化,黄连甘
草俱煎至无汁,”次日,据证脉“遂改用生地麦门冬各四两,另研生汁,而以天花粉、牡
丹皮、赤芍、甘草各一两,煎成和汁大碗曦之。…果然下痢尽上。”
医病即如治世,王道有之,霸道亦有之。病势深重犹如拯溺救焚,成败在于顷刻。喻
昌先生治此一团毒火蕴结肠胃之证,以大剂苦寒,单刀直入,一昼夜服至二1J余碗,逾常
规之矩,适病情之需,这对现今的危重急症的治疗是一种示范。且能随机转法,俟火毒大
势己去,即换清热生滓之药,取生汁与煎汁和服,焦灼之地雨水润焉,生机焕焉,足显喻
昌先生承蝴刻棘之精妙。
3邪从何入,当从何出
“周信月年七十三岁,平素体坚,不觉其老,秋月病痢,久而不愈,至冬月成休息痢,
一昼夜十余行,而目浮肿,肌肤晦黑。…脉沉数有力”,“此阳邪陷入于阴之证也。“‘於是
以人参败毒散本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