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张溥的文学史观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莫真宝)
【内容提要】张溥的文学史观体现在其对历代作家和作品的批评之中。首先,张溥以“文
因世降”为出发点考察历代文学;其次,又从“文章代变”的角度修正了“文因世降”所
带来的是古非今的片面性;最后,立足于“穷则变,变则通”的通变思想,解释文章代变
的原因。
【关键词】文学史观文因世降文章代变穷则变,变则通
明末复社领袖张溥以“兴复古学”相号召,其文学思想虽然冈之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复
古的色彩,但他以“务为有用”为目的,超越了前期复古派对诗文格调、风神的关注及对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标举,然而学界对张溥文学思想的判定人抵倾向于将他与陈子
龙并提而归之于七子派的复古阵容。所谓“张溥的文学史观”,是指其对历代文学源流变迁
及优劣的看法,本文拟从“文因世降”、“文章代变”和“穷则变,变则通”三个方面,探
讨张溥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一、“文因世降
张溥文学史观的出发点,是在承认不同时代的文学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认
为不同朝代各有其优胜之处,但总的趋势是后代不如前代。他说:
是以天道弗更而书策代变。谓古El不必热于今日,古月不必清于今月,可也;谓
古文字不必美于今文字,则非高才羡知之言也。回
首先,他曾经说自己“幼嗜秦汉文字,苦不能解”,无疑对秦汉文抱有极大的好感。《韩
章甫稿序》说:
张甫读书恢奇,志在先秦以上,才力决出,足以追赴。其所为古文辞,大约师摹
《山经》、《汲冢》、《石鼓》、《峋嵝》诸篇,即《尚书》古文奇字犹以为近今,拘挛弗
用。制义则抑古,使就稍循今体,其灵逸高亢之气,终不可制,亦子瞻所谓不得已而
后见,非有所经营图度也.9
张溥曾认为“代言之体,从今则陋,从吉则文”,高度肯定韩章甫古文辞极力摹古,制
义虽则“稍循今体”,亦具有“灵逸高亢之气”。 ,
其次,在(-di文五删序》中,张溥通过评论《文选》、《广文选》、《唐文粹》、《宋文鉴》
与《元文类》,集中表达了对明朝以前的历代之文的看法。他说:
《文选》与《广文选》,皆唐以前丈人喜诵读,开卷纵目,虽未能罗两京,包八代,
扶苏枝叶,亦略见之.唐以来文,断不可无选,选复极难,《文粹》较《英华》为至约,
而权衡未审.《文鉴》不载中兴而下,似非全书,然自建炎讫于宋亡,其间能文诸公,
流派不出欧苏六子,所恨不见者,直臣封事耳。他文无大过汴京者也。元文益衰于宋,
不足有无,有Ⅸ文类》亦可以传矣。…
张溥认为两汉,以及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之文略见于《文选》
与《广文选》二书,唐宋以来之文需要选择才能见其精华,而南宋文不如北宋文,两宋期
间能文者不过欧阳修j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与曾巩六家,至于南宋文,仅其奏议之
①张溥《小题觚序》,(-tz录斋初集》文卷二.
②张溥《韩张甫稿序》,(-tz录斋续刻》卷一.
③张溥《古文五删序》,《七录斋近集》卷三。
33l
文如“直臣封事”等稍有可取,元代之文较之两宋而益衰,甚至“不足有无”。
张溥反对“论诗者尤拘于时代”之弊,但那是基于《诗》、《骚》之后作诗“无不愚”
之判断,是基于汉、唐、宋、元以迄于本朝之诗因人抵“各言所遇”而背离了“诗教”之
传统的缘故回。他在论文时同样坚持以时代先后定文章优劣的思路。张溥通过评述从汉朝到
唐、宋干余年间的文章优劣,阐述了文章“一代不如一代”的总体趋势:
汉文光岳气完,不得节录,降而唐宋,可节录者多矣。然碎金不贵,不如其已也.
应制之丈,宋不及唐,议事之文,唐不及宋,二代之优劣也.推而上之,先汉次魏,
再次则晋,又次则六朝,即言六朝,陈隋逊梁,梁逊齐,齐逊宋,风气使然,其权岂
在丈人哉!是故以元望汉,相去远矣。贾生所谓天冠地履也。由汉渐降,至元终焉。
则犹父有子,予有孙,孙有玄,来系未中绝也。p
张溥用“来系未中绝”的比喻,概括出文学发展史上后代不如前代的现象。
第三,张溥借奏议这类文体的演进历程,将上述文学发展史的现象概括为“文因世
降”。他说:
西汉奏事,率尚简直,简则明,直则当,疏言之体也。文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