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名师与高徒.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选粹
114
:
,
罗笑容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经验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杨华萃 许尤佳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一个主要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疾病,它虽然很早被人们所
认识,并积累了不少治疗经验,但由于其起病缓慢,常常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与重视,一旦得病,势必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其病因复杂,病情亦复杂易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罗笑容老师,是广东省名中医,从事儿科临床4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
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罗师治疗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独特见解稍有感
悟,现总结如下。
罗师认为,婴幼儿营养不良属于中医学的“疳证”范畴。因证候复杂易
变,临床必须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强调饮食调理与药物
治疗相结合、内服药与外治手法相结合以及防治结合等综合治疗方法。
一、强调防重于治的道理。注重合理喂养
本病的发生,大多数因饮食喂养不当所致。所以,注重合理的喂养是防治
本病的一个重要措施。要积极宣传防重于治的道理。如对初生儿多鼓励母乳喂
养,因母乳是最好的食品,以母乳为主食的,尚要注意合理断奶。断奶时间最
好是在婴幼儿长至7个月至l周岁为宜,同时要及时添加辅食及注意辅食的选
择。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多品种、易于消化吸收又富于营养的食物,要有正确的
喂养方法,养成定时、定质、定量的喂食习惯,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
少后多的原则,纠正偏食、吃零食及饥饱不均等不良习惯。
二、本虚标实。证候复杂易变
。
五 本病的发病机制以本虚标实为主,以脾胃损伤、气血亏弱、营血津液虚耗
八。
四
四、弘扬岐黄薪火传承(峻
为病之本,而食积内滞、气机郁结、蕴生积热、瘀热搏结、虫积内聚为病之
标。疳证的病变部位都在脾胃,均由脾胃损伤引起,但并不局限于脾胃,是
“不止于脾胃,而亦不离于脾胃也”,“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脾虚则肝旺,肝
阴不足,肝火上炎,可兼见眼疳;脾病及心,心火循经上炎,出现口疳;脾虚
内湿自生,脾为湿困,泛溢肌肤,产生疳肿胀,脾虚气不摄血,皮肤可见紫斑
瘀点;甚则脾虚及肾,元气告竭,可致阴阳离决之危候。
本病的病因多样,临床上尚可多种原因互相掺杂,应首先辨别其主要原
因,掌握重点。疳证之初期,症见面黄发稀,易发脾气,多见厌食,形体消
瘦,症情较轻;疳症发展,出现形体明显消瘦,并有肚腹膨胀,烦躁激动,嗜
食异物等,为本虚标实,症情较重;若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脱,甚则
突然虚脱,为疳证后期,病情危重。疳证的兼证主要发生于干疳阶段,临床出
现眼疳、口疳、疳肿胀等。皮肤出现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气血皆干,络脉不
固。疳证后期干疳阶段,若出现神萎面咣,杳不思纳,是阴竭阳脱的危候,将
有阴阳离决之变,须特别引起重视。
三、消补兼施。顾护脾胃
治疗疳证不能用滋腻纯补之品,否则更碍胃气,只宜疏补,补中兼通,或
先调补后祛邪,或先祛邪后调补,才能恰到好处。
婴幼儿营养不良证的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以助受纳运化,根据病情的虚
实,注意补益与消积兼顾,应用上可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或
寓消于补,或寓补于消。病之初期,积滞伤脾,脾胃失和,虚实夹杂,治宜消
积理脾和胃;疳隋发展,脾胃气虚,积滞内停,虚中挟实,以虚为主,治宜益
气健脾消积;病久不愈,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已虚至极,治宜补气养血健
脾。其他兼证,随证治疗,同时要合理地补充营养,才能获得更好疗效。
然谋之发病,不离乎脾胃,又不止乎脾胃,往往虚及五脏,应在调理脾胃
的基础上,兼补本脏之不足。故脾疳主以人参、白术、茯苓;肺虚可用地骨
皮、橘叶、桑叶、麦门冬;肝虚可用白芍;肾虚选用益智仁;心虚可用桑葚子
等。若因虫积所致,亦宜兼以杀虫,用药如使君子、芦荟。
此外,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