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治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聂广 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518020) 1990~1993年,我们…受“阴黄以健脾温化为主”,“脾肾阳微,从阴黄论治”, “治黄先治血”及 “治黄需解毒”等治则的启发,观察了温阳活血利湿解毒法对慢性难治性高黄疽的作用,总有效率达87.9%。 此后我们一直关注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现将个人体会及文献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难治性黄疸的定义 按发病学分类,黄疽可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郁积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4类。 一般而言,若能正确鉴别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黄疸能在1个月内逐渐消退。临床上,凡黄疸反复或持续 出现超过半年以上者则称为为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其发病原理、病理变化、临床经过和转归各 不相同,病机复杂。治疗棘手。此类患者因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过重,发生肝硬化的几率比常 人高30~50倍,因此迅速消退黄疸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关键。根据临床,我们将难治l生黄疸分为以下 3个方面: 效者;③本法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呈上升趋势;④除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外梗阻性黄疸及其它原囚 所致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1.2病毒性肝炎所致的残留黄疸临床又习称小黄疸,或简称残留黄,是由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的肝细胞功能减迟,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加上随着慢性肝炎及刖:硬化病情发展,使 肝组织内毛细胆管、小胆管的结构发生破坏,胆汁在肝内郁积,高胆红素血症持续不退。 1-3其他疾病导致的长期性黄疸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 症持续不退的患者。 2中医对难治性黄疸的认识 2.1久病必瘀正如关幼波教授所说: “黄疸一病,病在百脉。”从临床实际来看,此病患者多有血 瘀证候存在,古代医家对黄疽论述中所谓“瘀热发黄”、“瘀血发黄”也都说明黄疽是血分受病。 2.2久病必虚张菁等12’引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的病程中出现顽固性黄疸,属于 祖国医学“黄疸”、“虚劳”、“积聚”之范畴,奉病缘于邪瘀互凝肝络,脏气闭塞不通,形成瘀浊内阻, 阴阳乖违,寒热并见,虚实相兼的复杂病机。根据症候侧重及病程转归,顽固性黄疸可分为肝郁脾虚型、 脉络瘀阻型、肝肾亏损型三型。 谌宁生教授认为H,阴黄多因急黄或阳黄失治或过服苦药之药,迁延不愈或素体虚弱,脾阳不足,运 化失职而致寒湿停滞,凝结不散而致。 2.3久病多由痰作祟肝病日久传脾,致脾运不健,津失输布,聚湿生痰,痰阻胆道,导致胆汁潴留; 胆汁郁积,致胆失疏泄,复碍脾运,相因为病。 此外,顾解民’阐述了“残留黄疸”的病理特点,认为“残留黄疸”用常规清利湿热、化疾退黄的方 法疗效不佳,其原囚在于:①“残黄”非单纯湿热熏蒸,共病邪已发生演变。邪毒残留,久必伤正,或化 ·368· 燥伤阴,或寒化伤阳,导致正虚邪恋,交争僵持。②肝病传脾,脾运不健,津失输布,聚湿生痰,痰阻胆 道,胆汁潴留;胆失疏泄,复碍脾运,相因为病。③肝脾失调,气血郁滞;脾气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血 行无力,着而为瘀,血瘀则痰易凝,痰凝则促血瘀,于是痰瘀互生,胶结难解,日积月累,深伏窍隧,淤 塞胆管,乃致黄疸久留不退。 3难治性黄疸的辨证论治 自古以来,有关黄疸的治疗就是辨证论治,随证施法,从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孙清廉等吲提出治疸退黄 12法,可启发难治性黄疸的治疗思路。即清热利湿退黄法(茵陈蒿汤之茵陈为清热退黄之专药,用量宜重, 可用30~609,本品退黄主要成分在挥发油内,故应后下,煎煮10分钟即可)、利湿化浊退黄法(茵陈五苓散 合藿朴夏苓汤,另外还有一种湿热聚而凝痰,胶固粘滞,痞阻血络,脉道不通,黄疸往往较重而难消退,大 便如陶土,若痰与淤血结聚则肝脾肿大明显,治当行气化湿理脾化痰。方用二陈汤加杏仁、浙贝、瓜篓、莱 菔子、郁金,或加白矾清血中之顽痰,旋复花清上中焦之痰,山楂消食化痰,即“治黄要祛痰,痰清黄亦散” 之义)、攻泄通里退黄法(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藏表解热退黄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活血化淤退黄法 (膈下逐淤汤或用化淤血汤)、疏肝解郁退黄法(柴胡疏肝散加茵陈、郁金、金钱草)、健牌和胃退黄法(香 砂六君子汤加茵陈)、益阴清热退黄法(青蒿鳖甲汤或一贯煎)、凉血解毒退黄法(千金犀角散)、温阳化湿 退黄法(茵陈术附汤)、调补气血退黄法(黄芪建中汤)、滋阴益阳退黄法(金匮肾气丸)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