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家之郑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家之郑樵 历史三班第三组 搜集资料:张婧,张小飞,邓玉彤,南海文,赵勋 整理讲稿:梁凤,张立娣 制作课件:常娜,王素立 主讲人:常娜 生平 郑樵,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郑樵立志读遍古今书,他和从兄郑厚到处借书求读,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夹漈遗稿》﹑ 《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和《通志》等。《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 《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梁启超曾高度评价郑樵对史学的贡献:“宋郑樵生左(左丘明)、司(司马迁)千岁之後,奋高掌,迈远跖,以作《通志》,可谓豪杰之士也……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学术思想郑樵的学术思想主要是会通、求是和创新。主张修书要据仲尼、司马迁会通之法。不赞成编写后代与前代之事不相因依的断代史。他重视实践的经验,反对空言著书,认为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他批评许多学者只知泥古而不知有今,只知拘守而不知变化,陈陈相因,缺乏创见。认为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夹漈草堂 夹漈草堂在福建莆田新县巩溪村的夹漈山上,离市区北面约30公里,里海拔600多米,山深林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的地方。  草堂原为名副其实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兴化军知军钟离松把草屋改建为瓦房,题额“夹漈草堂”,供后人瞻仰。研究方法 郑樵不应科举,居夹漈山(即东山,在福建莆田西北),30余年刻苦学习,博通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方书。他提倡实学,注重实践,富于科学精神。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研究动植物学的科学方法: 重视动植物的释名和识名主张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主张书本理论与田野实践相结合。明确图谱对动植物研究的重要作用重视前人经验,但不盲从。由上可见郑樵研究动植物学的方法已接近于现代研究动植物的科学方法。《通志》为郑樵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郑樵平生著述择要的二十略,其中的《昆虫草木略》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专门论述植物和动物的文献。   郑樵对自己无辜受罪是痛恨于心的。但为了《通志》,强忍人间奇辱,依然以一人之力,在高山虚谷中发愤述作。到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58岁的郑樵终于完成这部划时代的史学巨著《通志》的著作。这一年的夏天,当郑樵把这部倾注他毕生心血的巨著送到杭州时,宋高宗由于战事无暇顾及接收《通志》上殿,便让郑樵在朝廷担任枢密院编修官。一生不愿在朝廷为官的郑樵,因见这个官职可以使自己得以方便在朝中读到许多至今尚未读到的图书,于是便欣然接受皇帝所封之官,随之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又一头钻进书山学海。然而,使郑樵万万没有想到的悲剧又发生了,由于朝中学士大夫嫉恨郑樵的高明学术,他们害怕《通志》流传于世,于是他们就照搬叶义问诬陷郑樵的卑劣手段,联名上疏弹劾郑樵。这一次高宗没有罢去郑樵的官职,但他很快终止了郑樵到三馆借书读的方便,同时也不愿为郑樵分清是非。郑樵见自己一生清白到头来仍要遭受如此不白之冤,忍愤不过,当即病倒在床,随之蒙冤而逝,年仅59岁,时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三月初七日。郑樵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的著述计有95种(单篇计算在内),其中注明篇数、卷数的为50种,548卷,454篇。另外35种未注明卷数,除去一些重复的作品,其著作计有千卷之多。郑樵说自己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是有据可查的。与此同时,他以一个山林穷儒的身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六个第一: 第一个想建设科学; 第一个以山林穷儒身份依靠自己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学家; 第一个提倡知识分子要向劳动人民学习; 第一个发出《诗》、《书》为可信,但不必字字都信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号召; 第一个强调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学习儒家经典一样重要; 第一个倡议建立翻译学,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 郑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史学家,但《宋史·儒林传》里关于郑樵的传文,只有寥寥的三百余字,不仅说得过于肤浅,而且还有冤词。《宋元学案》里更少了,连同他的从兄郑厚,只有三十一字。清康熙四十四年修的《莆田县志》和乾隆二年修的《福建省志》里有关郑樵的传文,也仍只有五、六百字。因此,人们要了解郑樵的一生,很不容易。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郑樵在险恶政治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山林穷儒成为名垂千古大史学家的悲壮历程,更是无人知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郑樵那十分可贵的勇于开拓、追求科学精神,近千年来一直得不到弘扬。然而,纵观郑樵的一生,正如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所说,社会上用很冷酷的面目对待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