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诊疗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疗规范 本诊疗方案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并结合我院骨伤科临床实际情况和临床路径管理优化结果制定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有外伤史,好发于老年人,亦可发生于成年人及儿童。 (2)伤后局部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S42.201。 1.有外伤史。 2.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肱骨外科颈局部明显压痛,肩部肿胀,或见瘀斑,伤肢不能抬举,假活动及骨摩擦征往往不甚明显。外展型者,有时颇似肩关节脱位,但肩部仍保持丰隆之外形,与脱位之“方肩”有别。即使伴有肩脱位的骨折,亦往往缺乏典型的肩关节脱位体征(因肿胀较重)。青枝型者,可仅有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1)必需检查:X线片检查,以防漏诊或误诊。正、侧、腋位X线照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或加CT三维重建,以明确诊断,以及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方向;超声检查或血管造影,以明确血管是否损伤;肌电图检查,以帮助诊断神经损伤。 (二)骨折分类与分期 1.分型 (1)外展型骨折:伤肩疼痛,压痛,中度肿胀,内侧有瘀斑,断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向前内侧突起成角畸形,或远端完全向内侧移位,可有骨擦音,肩关节功能受限。 (2)内收型骨折:伤肩肿胀,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断端外侧分离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肩关节功能受限。 (3)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晓突下或腋窝部常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上计无固定的外展畸形。 此外,临床还有嵌插骨折,断端相互嵌插,无明显移位。 2. 症候分类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不足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虚细。 3.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肩部疼痛,局部瘀斑,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瘀斑消散,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晚期:伤后4周以上。肩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适度活动,但尚未能提物,或局部隐隐作痛,因病久必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苔薄白,脉细弱,或脉细弦,属肝肾不足。 二、治疗方案 1.手法整复与夹板外固定 1)青枝型及嵌入型或单纯裂纹型,折端成角不明显,错位甚小者,无需整复,三角巾悬吊1-2周即可开始活动。 2)外展型骨折:患者正坐或仰卧,必要时局麻或全麻,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下,向肩上方提拉;患肘屈曲90o,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前臂及肘部,两助手对抗牵引。下方助手须先顺骨折远端纵轴方向牵引。术者立于患侧,两拇指顶于肱骨大结节部,其余手指环握下折端内侧。当两助手对抗牵引拉开嵌入和重叠后,术者拇指用力推按近折端向内,余指扳提远折端向外,下方助手同时将患肘移向躯干,即可纠正骨折之成角和错位。复位后,肩部放置棉垫,用“连肩板”固定。“7”形板放外侧,两块长板置前外后外侧,两短板置后内后外侧。固定后,前臂以托板悬吊胸前。 3)内收型骨折:体位及助手准备同上。下助手牵引方向须先顺远折端的内收方向顺势牵引,术者两拇指推按远端向内,其余手指扳提近端向外,此时下助手在牵引下将伤臂外展,即可复位。若移位较大时,下助手可使患臂高举过顶,术者以推扳手法纠正错位。复位后,若骨折端较为稳定,用“连肩板”固定。 4)骨折伴肩关节脱位: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脱位较为少见,一旦发生,几乎均为前脱位。原始外科颈骨折脱位并不常见,但医源性损伤并不少见,多为肩关节脱位时粗暴整复所造成。可以在麻醉下复位,一般复位很困难,若复位难成功,宜及早手术治疗,并做内固定。 整复时,先整复脱位,然后依法整复骨折。整复脱位时,不必像单纯肩关节脱位那样用力拔伸,可在上臂顺势牵引下,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肱骨上端,向外牵拉,术者用手指扣住肱骨头,使之还纳至关节盂内。肱骨头的一段骨块实属一游离骨段,大力牵引上臂无益于整复。 固定方法:可采用上臂超肩关节夹板固定,用柳木板或杉树皮制成夹板四块。长夹板三块,下达肘部,上端超过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