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研究.doc

活动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动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研究 广东省博罗中学 温博慧 摘要:活动类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形式,以指导学生获得即时信息和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素养为目标的一种课程。本文阐述了活动课的内涵、特征、构建原则及活动课内容设计和实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验,如何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和实施策略。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活动类课程 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本课题是广东省教研室主持的广东省“九五”普教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幼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的一级子课题。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各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进行,但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仍是以继承为主的教育,它片面强调人的工具作用,忽视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认知的发展,忽视人的心灵的育化和人格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内在主动性发挥,学生缺乏自主性、主体性。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与实践分离,学校严重脱离社会与生活;重视学生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活动和生活;重教师的传授,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考试、分数,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现状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实践能力低下和高分低能,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来自未来的挑战 人类已进入新的纪元,21世纪将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高新科学知识的应用。国际间竞争将日趋激烈,其核心是高新科技的竞争、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国家、民主的前途和命运,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将愈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人才应具有什么素质?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仅应具有知识和技能,更应是具有主体精神、创新精神的和谐发展、整体发展的人。他们应有独立判断、自主抉择、能动适应客观世界的能力,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充满自信、乐观奋进、善于自我调控的主体人格;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批判性的、多视角的、超前的思维方式;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探索、开拓进取、不屈命运的顽强意志,勇于实践、善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新一代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基本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创造人格和个性,使学生成为能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最终造就出大批具有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三)现有活动课程探索的不足 自八十年代以来,教育界也曾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有过深刻的反思,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与实验,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与学科并列纳入课程设置中,到1994年国家教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新工时制全国普通中小学今秋将实行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正式确立了活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合法地位,希冀通过增加活动课来推动学生的态度、能力和知识等基本素质的发展,增加与学生贴近的现实生活内容,促进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增加动手操作、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不足、直接经验少的现状。当前各地同行们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深圳大学的李臣之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吴玉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英健教授等等对活动课程的界定和开展作较深刻的研究,为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但是,活动课程的现实处境却不尽如人意。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很多学校,活动课程往往只是课程表上的摆设,或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并未实现原有的愿望。大多数学校的活动课程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不少教师仍把活动课视为课外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延伸,把它看成提高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第二课程。第二,活动课的教学往往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缺乏人文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往往没有感受到情感上的愉悦。第三,在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第四、对活动课的研究往往只是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和一整套较完善的活动课的教学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活动的过程。第五、大多数学校的活动课程往往被化约为特长技能的培训活动,先有形式,后有内容,完全颠倒了活动课程中形式与本质的关系。 二、理论依据 (一)活动课程的内涵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