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春四川大学文化素质公选课逻辑学第二讲.ppt
(例5)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建行学生贷款的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巳申请了贷款。”假 乙说:“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 那么学习委员就没申请。” 真 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假 丙说:“班长申请了贷款。” 真 丁说:“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真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说假话,班长没申请。(B)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C)丙说假话,班长没申请。(D)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申请。 MBA考试中有关于隐含的试题,例如, “赵科长又戒烟了。”从这句话中不可能得出的是: (A)赵科长一直吸烟,且烟瘾较大。 (B)赵科长过去戒过烟,但没有成功。 (C)赵科长过去戒过烟,次数可能不止一次。 (D)赵科长这次戒烟很可能又不成功。 (E)赵科长这次 戒烟一定能成功。 应选(E)。 表象 知觉 感觉 推理(复合句,句群) 命题(语句:简单句,复合句) 概念(语词:词,词组)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思维) 认识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与直言命题的真假 逻辑学中对直言命题的真假是通过作为主项和谓项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来分析、定义的。要理解概念的外延,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的逻辑特征。 什么使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及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对象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为其自身并为该对象所特有,并使我们借以将该对象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性质、关系。 再如“概念”这个概念,反映了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概念;并且也反映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反映对象及其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再如“国家”这个概念,反映了历史上存在过的、现存的、以及将来会存在的一切国家;并且也反映了国家的本质属性:阶级矛盾不可调合的产物,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机器等等。 例如,“人”这个概念,反映了古往今来一切的人,并且反映了人的本质属性: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动物等等。 和一切思维形式一样,概念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一切概念都是思维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结果。 有的概念直接反映了具体存在的事物,如“人”、“科学家”、“国家”; 有的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性质,如“红的”、“勇敢的”、“对称的”。 有的概念反映了事物间的关系,如“大于”、“决定”、“包含”、“由……组成”。 有的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关系的性质,如“传递的”、“非对称的”。 有的概念反映过去存在过或将来会存在的事物,如“恐 龙”、“冰川时代”、“原始社会”、“22世纪的城市”。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如上所述,一概念要从两个方面来反映对象,即一方面要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具有这些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 形式逻辑中把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称作概 念 的 内 涵 , 把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存在过的、存在着的和将要存在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称作概 念 的 外 延. 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语言和思维能力、有社会性等等。而古往今来一切具有这样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的具体的人,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外延。不管他的皮肤是白色的还是黄色的,是黑色的还是褐色的,也不管他是男的还是女的,老的还是少的,我们都称之为人。 再如,“国家”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有系统地使用暴力的机关、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工具、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并逐渐与社会脱离的力量等等。“国家”的外延是具有这样的本质属性、在社会历史上存在过的、现存的及将会出现的一切国家。 再如,“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对象及其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概念,“人”、“国家”、“概念”、“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等等都是“概念”的外延。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与直言命题的真假 逻辑学中对直言命题的真假是通过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来分析、定义的。直言命题的主项、谓项都是概念,在逻辑学中,直言命题被视为断定了其主项、谓项外延间的关系: “所有的S都是P”断定了主项S的外延都在谓项P的外延中 。 “所有的S都不是P”断定了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没有相同的分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