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开发模式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壤开发模式探讨.doc

红壤开发模式探讨 所谓模式,意即模型、样板,是对事物特征或特点的总概括。开发模式,就是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开发特点(特征)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更高层次和更具普遍意义的角度出发,探讨红壤开发的成功模式及其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指导和推动红壤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现阶段红壤开发的主要模式 红壤酸性土是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土壤的共同属性。千百年来,经过红壤地区人民祖祖辈辈的开垦,这里成为华夏历史上的重要“粮仓”。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大规模开发红壤资源的展开,到今天红壤土地上生产的粮食已达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创造的农业产值为全国的40%,是中国重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在长期的开发实践中,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红壤地区人民在开发红壤资源的艰苦创业中,根据本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勇于探索,走出了许多开发的新路子,形成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开发模式。以抚州地区为例,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1、立体开发模式。即在特定地域条件的时空范围系统内,利用农业生物的不同特性,对系统内生物种类与品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与配置,做到农林牧渔、种养加的有机结合,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优势,使系统内的自然能和生物能得到综合利用,实现良性循环。即所谓“山顶戴帽,山腰缠带,山脚穿靴”就是其生动写照。资溪县芦阳镇“4321”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开发模式,即山顶造林400亩,山腰种皮枣为主的落叶果300亩,山底栽常绿果树柑桔200亩,山垅挖塘养鱼100亩。广晶县苦竹镇头将军段开发区,两边是山,中间是垅,开发的布局是:山项栽树1100亩,陡山腰种山苍子226亩,缓山腰栽果86亩,山垅种莲50亩,并配合莲田养鱼30亩,实行林果药莲鱼立体开发。南丰县洽湾乡陈里农场,实行的“山上栽树,山坡种果,山下养猪,农田制种,水中养鱼,水面放禽”的布局,整个开发区种果700亩,造防护林、片林和块林1390亩,农田制种100亩,利用110亩水面养鱼2万尾,养鸭3500羽,养猪1000头。 2、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主要以小流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治理。较典型的是南城县天井源乡河垅村。小流域治理前,这个村是个沟壑纵横、林草稀疏、土质脊薄的黄土山岗。水土流失面积近6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73%,从1980年开始,该村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双管齐下,综合治理,对坡度在15度以上的山地实行造封结合,发展针叶林和薪炭林,15度以下的缓坡地种植小草本植物和发展果木林、经济林,同时积极营造护岸水保林,修筑拦沙坝、开挖沟渠、增设排灌设施等,治理效果显著。到目前为止,全村共营造果木林500亩,经济林150亩,针叶林1300亩,封山育林面积3000亩,荒山面积减少77%,地表植被闭度达到7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亩,1450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增加养殖水面100亩。早在1989年粮食亩产就提高到1550斤,比1980年增加650斤,生猪存栏达到1000头,增头59%,年产鲜鱼1万多斤,增长92%,全村社会总产值91.2万元,增长2.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净增450元。、 3、龙式系列开发模式。主要以开发一项产业或一个产品为主,形成以该产业或产品为龙头的“产业链”。如金溪县的“蚕桑工程”,已形成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系列开发,到1991年止,全县种桑31240亩,养蚕收茧4200担,新建的二座缫丝加工企业、加工能力2400绪,1995年计划扩大到9600绪,丝绸加工也已配套兴办起来了。龙式系列开发还有南丰县以柑桔为龙头的蜜桔系列开发模式,东乡县以甘蔗为龙头的糖业、食品业系列开发模式,广晶县翠雷山垦殖场以林业为龙头的林工系列开发模式等。这些龙式系列开发,其生产原料均是通过开发红壤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是扎植于红壤土地上的产业群。 4、家庭农场式开发模式。主要以引进外资开发为主,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下,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开发,多种经营。东乡县珀玕乡黄花塘村的吁接芳,全家1986年上山,建住房290平方米,养猪栏舍160平方米,开发荒山30亩,其中种桔12亩,造林8亩,以及种植甘蔗、西瓜、花生等短期作物,年养猪80-100头,同时,还承包水面养鱼,饲料加工厂等,1991年纯收入1.2万元,人平2000元,到目前为止,全部借用资金基本偿还,还积累自有资金近2万元。象这种模式的家庭农场,全区四个红壤外资县发展到7161个,开发利用总面积21.9万亩。 5、庭院经济开发模式。主要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围园,园内种果栽菜,养禽养畜、产品加工、开店服务等。近年来资溪县这类开发模式发展到997户,一般庭院收入占家庭收入60%以上。 实行模式化开发红壤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大量试验、论证和实践都证明,采取了适合本地条件的开发模式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