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斋占毕》初探
[摘 要]史绳祖,人称“学斋先生”。在南宋后期的四川地区,是一位较有名望的学者。其著作颇丰,有《周易古经传断》、《学斋类稿》、《孝经集解》、《学斋占毕》等十余部,《学斋占毕》是他仅存的一部著作。此书内容广泛,经史子集百家之学皆有涉及,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且带有考证性质的学术笔记。
[关键词]史绳祖;《学斋占毕》;易学
《学斋占毕》是史绳祖撰写的多部著作中的一种,全书四卷,共一百十九个条目,是一本带有考证性质的学术笔记。该书问世以来,历来少人问津。但其内容丰富,涉猎之广,确有颇多可采之处。下文中,笔者试从写作缘起、版本、流传、后人评价及主要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一初步的探讨。
一、《学斋占毕》写作之缘起
“占毕”两字,出自《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郑玄注:呻,吟也。占,视也。讯,犹问。简谓之毕。讯,犹问也。意为“现在的师自己不知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以教人,多其问难。”孔颖达疏为:呻其占毕者,此明师恶也。言今之师不晓经义,但诈吟长咏,以视篇简而已。[1](p267)此句是用来批评那些不遵教学规律,一味强调念诵书本,知识灌输的老师。
其实,“呻其占毕”就是读简书,史绳祖借用此句,着重强调在典籍的反复诵读中得到学问的体会,以循治学之道,这是学者所必务之正道,一种实事求是的学风。书如其人,史绳祖在治学过程中,也是积极致力于此的。(1)
从《学斋占毕》的自序,可以清楚的看出史绳祖撰书之缘起及其治学之道:
昔人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此则《礼经?学记》之呻其占毕而多其讯也。君子之学,思则得之。故《中庸》谓博学而谨思明辨。语亦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余少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遇有所得,质之于师友而不谬也。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弗敢自是,而亦弗欲自弃。盖预告诸同志而共定之也。故裒为一编,命之曰《学斋占毕》。览者亦可见其愿学之劝,读书之不详,不为苟且以自慊也。其或矜其伪舛而忠悔之,尚毋金玉其音。[2](p1)
门人郭困的跋语中也提到:“学斋先生无书不读,读而有所疑则思,思而有所得则录。名之曰《学斋占毕》。所以惠后学者至矣。”[2](p1)
史绳祖治学“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其严谨与勤奋,可见一斑。此书的写作,皆是其学术实践过程中反复的质疑、思辨、积累之所得,并逐渐成篇的。
二、《学斋占毕》的著录、版本及流传问题
(一)《学斋占毕》的著录
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见著录,仅有《千顷堂书目》著录有“史绳祖《学斋占毕》四卷”。[3]卷十一有两部丛书辑录此书,分别为元代陶宗仪的《说郛》,[4](p1-5)以及明代商?的《稗海》。[5](p1119-1230)可见,此书历来是受到的关注不多。
(二)《学斋占毕》的版本与卷数
《中国丛书综录》提到了该书的四个版本:百川学海(包括咸淳本,以及影印咸淳本的弘治本及其影印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嘉庆本、影嘉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还有两个辑录本,分别是上面提到的《稗海》本与《说郛》本。[6](p1021)何忠礼的《中国古代史料学》提到了这四个版本。[7](p150)《学斋占毕》的版本都只有一个来源,即百川学海本。
以下为《学斋占毕》版本系统示意图:
■
在史绳祖的墓志碑文中提到:“《占毕》五卷。”[8](p49)而今本只有四卷,是否可以判断该书今本已非全帙?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尚不能轻下断言,暂且存疑,但笔者倾向于,此为卷帙的划分差异所致。试看百川学海本《学斋占毕》,卷三卷首标明条目为35则,可仔数却只25则。卷二末尾言“第二卷至四卷宋本缺以明弘治年华氏翻宋本重校模补”。[9]卷二看来“明弘治年华氏翻宋本重校模补”的《学斋占毕》是有缺漏的,将25条误数成35条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黄丕烈在《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中提到,他曾有《学斋占毕》残本两卷,为宋旧钞本。“余收此丛书堂钞本《学斋占毕》残本两卷,藏储箧中久矣,苦无善本钞足。”[10](p131-132)又言周香严有不全宋刻,“往访周丈香严,云有不全宋刻,假归手校。”还有顾广圻的旧钞足本,“顷友人顾千里从扬州归,携得古书几种相质,有旧钞足本,取而互勘,行款已不同,知非同出一源。”[10](p132)顾广圻在他的跋记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序及第一卷半页,荛翁以香严书屋所藏残宋属补足,时方小病,腕力孱弱,未能求工也。越十日装成重观,因记。”[11](p338)顾广圻所补的旧钞本,也是四卷。可是黄丕烈取顾本与周本校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