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法脱除CO2的探究.pdfVIP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法脱除CO2的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09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法脱除CO:研究 孙承贵曹义鸣林斌介兴明袁权 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 摘要:本文以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工业组件为吸收器,自来水为吸收剂,C02/N2混合气为研 究体系,考察了吸收过程为物理吸收时,吸收剂流速、液相压力、气相流量和气相压力对C02 脱除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探讨了膜吸收法在大规模脱除C02中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二氧化碳;致密膜基吸收; 近年来C02气体吸收和脱除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膜基气体吸收(简称膜吸收)是膜技术 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杂化膜过程,气液流速范围宽、可独立控制:气液接触面积大、 传质速率快、能耗低:并且膜吸收器体积小、重量轻,没有液泛、雾沫夹带、沟流等现象发生 In。因此,膜吸收法在C02气体分离与净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代替疏水性多孔中空纤维膜,可防止多孔膜基吸收时产生的 鼓泡和膜穿透现象,实现气液两相压力独立操作;实验中,以自来水作为吸收剂,具体研究了 膜基吸收脱除C02/N2混合气中C02的传质过程,考察了吸收剂流速、吸收剂压力、气相流量 和气相压力对膜基吸收C02脱除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探讨了膜吸收法在大规模脱除C02中的 应用潜力。 1传质机理分析 本文利用致密膜将气相和吸收剂分开,气相与水在聚合物膜和液相接触界面进行吸收传质, 传质过程如图l所示. ‘\ 舅 踟 1. .∥pI k ,毛~ /繁. G簪融¥“q_玉鼬m 图1致密膜基气体吸收C02传质过程示意图 液界面液相中传递,被吸收剂吸收带走。 以气相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为 Ⅳc仇=KGG—P‘) (1) 由传质过程分析可得,膜吸收的总传质阻力由气膜阻力、聚合物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三部 分组成,根据阻力叠加原理,吸收过程总传质阻力等于三个分传质阻力之和,即 上:上+上-F.旦 ~ZJ 一=一十一一 (2) KGkl k。kj 2实验 2。1实验材料及仪器 膜组件: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UBE公司,致密层在中空纤维膜外层。 吸收剂:自来水。 C02/N2混合气浓度:25.00%。 GDX-104、2mx2mm碳分子筛填充柱。 2.2实验方法 采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组件。实验中,吸收剂流经壳程,C02通过中空纤维膜内腔。实 验流程参见图2,操作过程:实验时,打开阀2、3,启动泵4后逐渐打开阀5并关闭阀3,吸 收剂由泵4从储液罐l中压出,经节流阀5进入膜组件6,再经节流阀7和流量计8流出,吸 件6,混合气中C02透过膜进入液相被吸收,吸收后的气相流经阀ll和流量计12放空;混合 气流量和压力由阀9、ll调节控制,混合气组成由气相色谱(GC)分析得到。 mir,aatre 图2膜基吸收脱除C02流程示意图 flow flow l—liquidtank;2,3,5,7一liquidregulator;4-pump;9,ll—gas fibermembrane flow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