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
黄谟涛 翟国君 欧阳永忠 陆秀平 谢锡君
(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天津300061)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两类常用算法即解析算法和统计
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理论,提出了统计算法的改进
模型,使用新模型在南中国海地区进行了海底地形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实际船测水
深进行比对,进一步验证改进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卫星测高;海洋深度;最小二乘配置
1 引言
卫星测高技术发展至今虽然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项新技术的
应用范围已经涉及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大地测量学以及海洋动力学等学科研究和应用中的各个
领域卫星测高对大地测量学的最大贡献是在海洋区域提供了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高
数据.海洋大地水准面作为最接近平均海面的重力等位面,主要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及其密
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可以说,大地水准面与海底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一对应的相关关系.
想付诸实施自那以后,人们在分析研究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探测和预报海洋深度方面做了大量工
and and
作(SmithSandwell,1994;Raminien
and
Baudry(1996)曾著文对这领域的研究工作做了回顾和总结.
目前国际上由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常用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解析算法,另一类是
者主要基于随机过程中的最小二乘配置理论.尽管通过卫星测高手段推求海洋深度还远达不到正
式生产海图的精度要求,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结果确实包含了海底地形中的某些细节部
分,揭示了现有海底地形模型中许多未知的现象.
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在卫星测高应用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现代最小二乘配置理论,提
出使用完整的带有非随机参数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进行海底地形迭代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
实际船测水深进行比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2反演海底地形基本原理与数学模型
2.1解析算法模型
海底是地球固体表面与海水的交界面,如果把海洋深度变化视为海底地形高度变化的反映,那
黄谟涛,男,40岁,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海洋重力场及海洋测量数据处理研究代表成果:海洋重力测量理论与方法;
中国海洋重力数据库;地球位模型改善;高空引力场赋值模型;谱技术在重力场逼近计算中的应用;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理论与
方法
E—mail:oyy∞yyz@Sina㈣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 31
么,由物理大地测量学得知,海底地形高度变化将引起局部重力场扰动,其相应的扰动位大小由下
式计算:
T(r)=GApjv南 (1)
式中,G为地球引力常数;r和r’分别为代表计算点和流动体元的地一bl甸径;dv为积分体元;Ap为
岩石层与海水的密度差.根据著名的Bruns公式,可由(1)式写出相对应的由A0引起的大地水准
面高度变化计算公式,其离散化形式为
N(r)=等善△n(r7)鬈丁告 (2)
式中,-/为正常重力:△D(r’)代表积分面积元;z。和Z6分别代表积分体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深度,
(Parker,1972)
F【N(r)]=2互警e;p(一1矗IZ0)∑上—量:;三二兰F【z”(r7)] (3)
式中z。为某个特定的参考深度,z(r7)为相对于zo的深度变化量,k代表波数矢量的模.在线性
近似条件下.式(3)可写为
k kI (4)
I~exp(一IZo)F【z(r’)]
FIN(r)]-掣I
根据(4)式,由已知的大地水准面高度N(r’),很容易求得海底地形深度如下:
b(r)=F1{【ZN(女)]一1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与抗炎活性的研究.pdf
- 烯二炔类抗癌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pdf
- 新形式下-大市政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和研究.pdf
- 吲哚美辛生物粘附凝胶小球地研究.pdf
- 自行车仿真器力反馈技术地研究.pdf
-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动平衡测试系统地研究.pdf
- 离子液体中ε-己内酯微波开环聚合反应的探究.pdf
- 颗粒物再悬浮采样器采样均匀度的探究.pdf
- 原位聚合纳米粒子%2f苯丙乳液抗紫外老化性能地研究.pdf
-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模型的我国蚕茧产量预测的探究.pdf
-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扩张与竞争格局演变2025年全景报告.docx
-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2025:技术创新与投资前景.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合规风险评估:合规风险防范与市场拓展.docx
- 航空业2025年节能减排技术与政策研究分析报告.docx
- 副主任医师晋升个人工作总结(20篇).docx
- 2025保险核保创新趋势:医疗大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报告.docx
- 跨境新能源环卫车辆清洁设备升级2025年市场动态监测报告.docx
- 交通大数据在公共交通调度中的精准分析与应用.docx
- 2025年下沉市场电商渠道发展趋势及用户偏好洞察报告.docx
- 交通大数据在公共交通车辆调度效率提升中的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