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284· 价值工程
国内外关于 “班本’’研究的文献述评
LiteratureReview on ”Class—based”:Transitionfrom ”School—based”to ”Student—based”
李兆文①LIZhao—wen;邵然②SHAoRan
(①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南京 210000;②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00)
(①NaniingLangyaRoadPrimarySchoolMingfaBinjiangBranch,Nanjing210000,China;
@InstituteofEducation,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00,China)
摘要:校本方面的研究关注到 了教育本质的回归,但对个体的关注尚存在不足。作为校本走向生本的过渡,班本教育的相关研究
源于 “人是发展的根本 目的”“因材施教”“和谐师生观”等教育理念。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班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
践方面都有待充实。针对如何更好地实施班本教育,有必要对班级授课制以及传统班级管理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Abstract:School—based research conceYnstheessenceofeducation.butthere 8xe stilldeficienciesin individualconcel~.As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based”to ”student—based”.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class—based” stemsfrom the education philosophies
including”Manisthefundamentalobjectiveofdevelopment”.”individualizedteaching””harmoniousteacher—studentview”andothers.
Relatedliteratureshowsthat”class—based”studyisstillinitsinfancy.yettobeenrichedbothintheoryandpractice.Itisnecessaryto
studyanddiscussaboutclasssystem andtraditionalclassroom managementtoimplement”class—based”educationbetter.
关键词 :班本 ;因材施教 ;文献综述
Keywords:class-based;individualizedteaching;literaturereview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l1(2014)30—0284—03
0 引言 1.2 “因材施教”理念 《论语 ·述而》中孔子对门生各
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理念,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 有所长的描述被朱熹注释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
孔子就强调教学应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即根据不同学生 小成 ,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由此得来。因材施
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教育教学 ,从实际出发,采取 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教育教
不同方法,教授不同内容等。为了更进一步,由面到点关 学,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法,教授不同内容等。因此,
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 ,作为校本化向生本化的过渡,班本 由国家走向地方再到学校回归班级,最后落实到每一个学
教育开始愈来愈多地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班本教育 生的地方、校本、班本、生本化过程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
的相关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 大趋势。
待充实。 1.3 “和谐师生观”理念 我国古代 先秦诸子百家中,
1理论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