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荔枝香溢莆仙来.doc
荔枝香溢莆仙来
——探究舞蹈《荔枝红了》的文化意蕴
徐雅雯、1991、女、汉、湖南、在读研究生、民族舞蹈学与舞蹈教育学
【摘 要】本文旨在了解莆仙舞蹈《荔枝红了》的形态特征、音乐特征、服饰特征等艺术特征,探究其文化意蕴,以期提高对莆仙舞蹈作品的审美水平。通过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该作品是一部艺术风格诙谐幽默,动作效果细腻优美,音乐服装风格鲜明,并蕴含“天人合一”、“整体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蕴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莆仙舞蹈;荔枝红了;艺术特征;文化意蕴
闽南民间舞蹈是一种风格鲜明的民间舞蹈,中原文化、闽越文化、由丝绸之路带来的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使闽南民间舞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艺术之海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舞蹈《荔枝红了》是由福建省歌舞剧院编导邓璐根据福建莆田当地风土人情故事提取莆仙戏元素编创的莆仙舞蹈作品,曾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编导银奖等多项荣誉。舞蹈描绘了一位福建莆田老阿婆在荔枝成熟季节与少女们一道摘荔枝、尝荔枝的欢乐喜庆场景,展现了莆仙人民勤劳质朴、乐观积极的性格品质,体现了莆仙舞蹈诙谐幽默、热情优美的风格特征。
一.《荔枝红了》的艺术特征
形态特征
1.1诙谐幽默
作品中的阿婆以莆仙戏中的花媒婆为人物原型,少女形象以旦角为原型,描绘了一幅阿婆与少女摘荔枝、品荔枝的热闹喜庆场面。花媒婆表情夸张生动,看见红彤彤的荔枝时瞪大双眼、张大嘴巴;接荔枝时双手托住衣襟为筐,兴奋的接住,表情急切、喜悦,收获后忍不住捂嘴窃喜;尝到鲜甜的荔枝后欢愉之情溢于言表,笑的前仰后合,表情丰富夸张;还有贪吃荔枝太急,不慎把荔枝核咽下被呛的滑稽画面,令人忍俊不禁。这细致的刻画将荔枝的可口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观者也被情绪所感染,欲尝荔枝的香甜。相比之下,少女们的出场则轻快活泼,提取了莆仙戏中的“矮子步”为动作元素,展示了少女的俏皮灵巧。无论是替阿婆摘荔枝,还是倒荔枝,动作干脆有力、节奏分明,表情时而轻松喜悦,时而夸张可爱,在荔枝收获的夏季姑娘们也如夏日一样热情洋溢。少女的俏皮灵动与花媒婆的幽默诙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1.2细腻优美
作品的动作提取了自莆仙戏的动作元素,作品中以旦角作为少女形象的原型,脚下运用了大量的“碟步”,手上则多以莆仙戏中三大手型之一的“香橼手”为基本手型,配合“旋肩”等戏曲独有的肩部动作构成舞蹈主要语汇结构,舞蹈语汇典型,具有较强的莆仙戏曲舞蹈风格,描摹了莆仙女子温婉多姿的意境美。莆仙女子生活在东南沿海东部,全年温暖湿润,形成了温婉平和的性格,故莆仙戏曲中的旦角舞蹈语汇多柔和细腻,动作幅度不大,塑造出莆田女子端庄含蓄的形象。作品虽展现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但手部语汇无论如何变化,也均围绕自身的立圆展开,呈现一种“内收圆”的动势;虽作品中运用丰富的舞台调度,但细碎平稳的“碟步”贯穿始终,移动速度快却如清风拂过一般,轻盈到不易察觉;演员表现作品风格时,无论表情再夸张丰富,也保持了下巴微收、目光平视的基本体态,保持一种含蓄内收的风格特质。统观整个作品虽诙谐灵动,但莆仙女子温婉细腻的特质却也展露无疑,尤其以女子旦角为甚。当然,这是相较于奔放豪迈的蒙古族与潇洒热情的藏族舞蹈这类为不断向外占领空间的舞蹈语汇而言的。相较于蒙族与藏族,如《荔枝红了》这类莆仙舞蹈只占领以身体为轴的圆内的空间。莆仙地区民间舞的细腻美,还体现在“横摆”、“蛇腰”等丰富的腰、胯部动作上。《荔枝红了》的舞台调度中,与“碟步”相伴的多为“横摆”动率——这一福建多地民间舞蹈中的典型动率之一。从头、肩、腰、到手尖、脚尖都关照到,民间舞多起于情,却也精细到末梢,无不使观者震撼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2.音乐特征
作品中伴奏音乐是舞蹈编导与音乐编导进行充分沟通后为作品量身定制的,符合作品的结构层次与风格情绪,故两者完完全全摆脱了音乐与舞蹈“两张皮”、或是肢体活动受音乐束缚无法完全按照编导主观想法编排的情况,恰恰相反,该作品中的音乐除了展现了地道的莆仙风格,在听觉上营造出鲜明的风格性让人一闻其声就先起一身“鸡皮疙瘩”外,与舞蹈本体配合的恰到好处更是让人赞叹!不管是从“气口点”的一致、情绪铺垫的同步、还是节奏的把控都为作品增色颇多。作品中的舞蹈与音乐已经融为一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观者已经忘记去感受音乐的动听或者肢体的美妙了,只被生生的拉入到荔枝园里与阿婆、姑娘们一同摘荔枝了,仿佛也尝到了那荔枝的鲜甜。可以说,成功的音乐绝对为舞蹈本体的审美活动推波助澜。音乐与舞蹈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的组合会产生奇妙的化学效果。这样的依存关系在传统民间舞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民间舞蹈在产生时就歌舞相生的,对于近代兴起的现代舞来说可能就不一定了。
3.服饰特征
出彩的服饰也值得一提。作品中阿婆的服饰是根据传统福建莆田莆仙戏中“花媒婆”的造型而来,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