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李鸿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云李鸿章.doc

风云李鸿章 焦思远 2013143211 郭婷婷 2013143215 石楠 2013143216 丁志宝 2013143218 葛亚男 2013143228 王京京 2013143229 冯勤勤 2013143230 李斌 2013143233 吴超 2013143235 风云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签订条约,忠诚爱国,思想局限性。 摘要:李鸿章一生可谓阅尽沧桑,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他睁眼看世界,师夷图自强,身担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之重任,到死却只能发出“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的哀叹,诚可悲哉!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悲剧人物。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人。最后却落得被世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借用梁启超《李鸿章传》中话,我们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今天,我们应抛弃过去的偏见,前面客观地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的长河中,色彩最斑斓,变得最激烈的,要数十九世纪下半叶。这是一个既充满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大动荡,大分化,大转型时代。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才造就了这位具有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带领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举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使淮军两年内由6000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军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范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从1865年分别下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中原对捻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实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显赫的封疆大臣。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立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李鸿章的事迹,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显赫身份的晚清名臣,名噪一时,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的显赫地位,他的大量财富和他的幕府,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同他的外部气质和性格特征有着很大关联。在李鸿章的多方面特征中,有一方面与其他方面相比更为突出,这就是他对仕途和追逐名利的强烈愿望。这种欲望也是多数中国人所具备的。但是对李鸿章来说,官场生活本身几乎就是目的。 在20岁那年,李鸿章赴京赶考,当时他写下下面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并预言自己未来的生涯“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丈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涂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卢沟桥盼月,几人从此到瀛洲。(《李文忠公遗集》卷6)。 李鸿章一生表现了非凡的精力与勇气。恰如道德和曾国藩联系在一起一样,精力与李鸿章在一起。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期间,人们说他在指挥战斗中,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而他的精神健康的处方是阅读古书和冷静思索世界事务。他向同僚们建议,用这样的方法来取得心灵的宁静和处理官场事务所需的果断。然而忠诚是他特性中最显著地一面,他以极其忠于中国和清朝统治者而著称。但他也及其忠于他的朋友。家人、同乡、战友及其师长。这也为他以后官路铺了道路。 李鸿章最大的特点是能将自己的能力与外界条件相结合起来。他有杰出的外界才能,因此也将自己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李鸿章一生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都坚持通过妥协和协议的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