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看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docVIP

从汶川地震看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汶川地震看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doc

从汶川地震看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汶川地震原因 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汶川属于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图1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 图2 图像显示汶川5·12大地震产生的变形 图3 龙门山断裂带构造位置图 汶川地震实况照片 山崩地裂 图4 山崩(分别为地震前后照片) 图5 地裂 房屋倒塌 图6 往日繁华的北川县城变成废墟一片 框架破坏特征:1)填充墙破坏严重;2)梁柱节点 砖混结构破坏特征:交叉裂缝墙体破坏,墙体水平竖向机制破坏;门窗洞口上下的斜裂缝;整体水平剪断整体水平裂缝,丧失水抵抗力,存在竖向承载力不均匀沉降房屋倾斜。 桥梁断裂,隧道垮塌 图7 桥梁断裂 图8 109隧道垮塌 2.4 车毁人亡 图8 车辆(汽车、火车)被埋 2.5 地下结构的破坏 汶川地震没有地下结构相关照片,从其他文献中收集部分待补充。尤其是日本、台湾地区地震造成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是房屋建筑抗震研究的主要对象。 3.1 基本概念 震级,代表一次地震的大小,或者说释放能量的大小。因为地震中心距离的远近不同和震源深浅不同,震级的大小不能直接说明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烈度,代表一次地震的破坏程度。通常6度以下的地震烈度不会造成大的破坏,7度以上则会造成破坏。 设防烈度,代表一个建筑、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遭遇的概率比较大的地震烈度。重要建筑要提高设防烈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设 防 分 类 甲类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 抗震次要建筑 地 震 作 用 甲类 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丁类 一般情况下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 抗* 震 措 施 甲类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 乙类 ? 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丁类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X形裂缝) 框架结构破坏形式: 梁柱节点、楼梯破坏 填充墙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和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 4.1.2 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3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4.1.3 高层建筑的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