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亚硝酸盐对优质鱼类的危害和防治的研究.pdfVIP

养殖水环境亚硝酸盐对优质鱼类的危害和防治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养殖水环境亚硝酸盐对优质鱼类 的危害及防治的研究 魏泰莉余瑞兰聂湘平赖子尼郭叶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菲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 摘要调查和监测60臼优质鱼类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共31项,统计结果, 鱼类患病的池塘亚硝酸盐含量比未患病的池塘高,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176和0.095rag/L。 以彭泽鲫鱼为实验材料,测定业硝酸盐对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鲫鱼血液中的 MHB随NOz—N浓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增关系。据实验结果统计分析,1.8和0.8mg几分别为 48和96h毒性影响的临界值。养殖水体增加足量溶氧、适量氧化剂、氯离子和消化细菌, 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 优质鱼类的池塘养殖普遍采用高投人的养殖技术,养殖密度大,养殖品种一般比较单 一,投喂太量高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或冰鲜、活鱼苗等,因此,大量残饵和鱼类自身排泄物 以及死亡的水生物在池中经异养细菌的氨化作用和代谢过程转氮、脱氮,使水中积累了大量 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导致水环境恶化。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池塘中高浓度的亚硝酸盐 (0.090±0.03mg/L)是诱发草鱼出血病的原因之一。 1996~1997年,我们对60多口优质鱼类(日本鳗鲡、鳜鱼、乌鳢、月鳢、彭泽鲫等) 养殖池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监测(包括水质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共31项),结果表明,鱼类 患病池塘亚硝酸盐含量比未患病或少患病的池塘高,其含量均值分别为0,176,0.095mg/ L。关于亚硝酸盐对鱼类致毒致死浓度“及致毒机理,国内外已在多种鱼类中开展了研究, 一致认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主要是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2+)被氧化成高铁 血红蛋白(F分+),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时会导致鱼类缺氧而室息死亡。 优质鱼类是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其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 增加,与此同时鱼病的发生频率也相应上井。许多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与鱼病 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相关关系。本文报道亚硝酸盐对鲫鱼血红蛋白毒性影响的试验结 果,旨在为优质鱼类养殖水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鱼彭泽鲫(Carassius 殖场。 1.2试验药物NaN02,分析纯化学试剂。 1.3试验容器180升玻璃水族箱。 1.4试验用水自然曝气自来水。 ·93 主要水质参数 水温:25±1C 总碱麈(以Q13鸭计):50.0~fil.0r,g/I. 95+_0.1 phil:6 总硬度(以oo晚fF):83 0~90.2mg/L 溶氧:70--8.岫几亚硝酸盐:癯量 1.5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基本按《临床生化检验》(1979,上海科学出版社),于鱼的腹大 动脉取血,肝素抗凝,光电比色测定。 1.6试验浓度设置设1、2、3、4mg/L(N02一N)与对照共五个浓度,按不同作用时间共 设三组,每组每个浓度投试验鱼4尾,采用静水试验法,24tl全撰试蔽.试验期阉不喂食并 观察中毒症状。 2试验结果 2.1四个浓度组的试验鱼经48h的浸泡后,体色不同程度加深,高浓度组(3和4mE几) 的试验鱼游动比较迟缓;96h后4个浓度组的鱼不太游动,呼吸急速,触动时反应迟钝,体 色较黑,经常浮上水面呼吸:144h后高浓度组出现死亡现象,死鱼鳃呈暗红色。试验过程 观察发现,经48h的浸泡,鱼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96h后症状更明显;但试验全过 程未发现急性中毒的狂游、冲撞、翻滚等现象。 2.2各组的试验鱼经过不同对问的毒性影响,其血红蛋白(I-lb)、高铁血红蛋白(Mt-lb) 含量发生变化(见表l、图1)。随着NOz.N浓度的增加,血液中MHb/lib也增加。低浓度 组(1,2mg/L)增加缓慢,高浓度组增加较快。浸泡48h后4mg/L浓度组的MHb/}Ib由 3.2%增至31.4%,为对照组的15倍。对N02一N浓度和MHb/Hb进行回归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存在着指数增长关系:浸泡9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