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地研究.pdfVIP

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地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分析化学进展-1999 D41 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的 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王晓蕾张国荣李艳孙天麟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济南 250014) 本文提出的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用恒电位电流法测定抗坏血酸,柱j鲥下限为5×10-7 m01.L~。该电极具有材料廉价易得、制备简单等特点,并且恒电位电流法灵敏、操作简便、响 应时间短。可以用于水果、蔬菜和饮料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其他测定方法参见文献““3 电极的制作将0.059二茂铁溶于1.5ml乙醇中,加入o.99石墨粉,搅拌混匀。加热蒸干 乙醇后加入O.189固体石蜡,加热搅拌混匀,迅速装入备好的内径3mm的玻璃管中,压紧并在 另~端插入铜导线。 电极的活化殛再生处理将电极表面抛光成镜面并于NH。一NH。cl底液中在O~O.5V之 间循环扫描5~10圈.长期使用需再生时,只需推出部分碳糊。抛光恬化即可。 循环伏安法穆取pH9.3的NH,一NH.cI缓冲溶液2mI,再加入8mI水于电解池中混匀, 插人三电极系统,在O~o.6V之间作循环伏安图(略).Vc在纯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约为+ 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恒电位电流法 由于二茂铁的点■=+o.25V,E。一+0.16V,它的E。与vc的E。.很靠 近,因此本文采用恒电位电流法对U进行定量测定。在上述底赦中插入三电极系统,调基线至 稳定后迅速加人一定浓度的抗坏血酸溶掖,测定其电流值与基线电流值的差值即为信号电流。 实验条件选择 实验确定:二茂铁、石墨粉和固体石蜡按l:18:3.6的比例最佳,电极电阻在5~10n之 间。pH9.3的NH。一NH.d缓冲溶液2ml作底液。为兼顾灵敏度和其它物质的干扰,选择恒电 位于+0.20V进行以下实验。 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抗坏血酸的浓度在1×10“~1×10“moI.L一范围内与信号 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10叫~1×10喵moI.L叫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弘A)=0, 10—7m01.L一。 So;~、Noi和对苯二酚有一定的干扰,但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远小于抗坏血酸的含量, 因此可认为对样品测定无干扰。长时间使用电流有所降低,这时只需经过再生处理就能获得重 现性好电极表面,该电极寿命超过6个月。 ·山东省自髂科学基金资助硬日 ·282· 电分析化学进展·1999 电极机理探讨 由于Vc加入使二茂铁的还原峰电位不变而峰高明显减小;氧化峰增大,且峰电位负移至 +0.z0V,负移约50mV。实验发现,加人的Vc浓度越太,上述现象越明显.最终二茂铁的还原 峰可完全消失而氧化峰迅速增大,所以我们认为+0.20V处的氧化峰仍然是二茂铁的氧化峰. 只是由于Vc的存在而形成了催化循环。使该氧化峰明显增大,过电位变小,电位负移.而二茂 铁的氧化产物被Vc还原,其还原峰变小甚至消失。所以该电极过程可认为是平行催化过程, 表示如下: Fc++Vc—Fc+Vc“’ (化学反应) Fc—Fc++e (电极反应) 样品的测定 本文用加标回收的方法溅定了市售果汁饮料中vc含量,结果满意。 参考文献 260’ 1.魏子拣、韩培植、母家乐.分析化学.1990,墟(3)t 1115 2.王瑜、姚磊明、陆光汉.分析化学,1993,21(9)t 3.王丹宣、蒋魁、扁性尧.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13(3)j3拍 4.SahbagF、sc啊盯G.FoodChem.1992。44(2):141 5.王触胤、扬维生、花蓓.分析化学.1998,16(7):847 0f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