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岩性断块油藏的应用的研究.pdfVIP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岩性断块油藏的应用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查鱼±塑塑苎堡查墨些±塑堡垒堡垒叁墨;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岩性断块油藏的应用研究 赵晓燕‘ 崔传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东辛j出田营6为沙三岩性薪块油藏,平面、纵向储层非遗质鞍强,储层边都厚鹱鞍薄,游透率较低, 利用直井开发经济效益较差.达不到产能要求。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油蓝工程方法、数值模拟 技术,结合油蘸前态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相继部署8口水平井,挖掘断层区、岩性远缘区以及层阔剩余 油潜力。水平井投产初期日油能力是周围直井的3~4倍.增加可采储量31×10‘t.采收牢提高了4.2%, 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戋键词:岩性断块油藏,剩采油;水平井;采收率 O引言 营6沙三岩性断块油藏含油面积为3.8 755~ kⅡ,,地质储量为737×10’t,埋深为2 3 035 m,平均油层厚度为13.4 m;砂体呈东西向展布,是一个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的穹隆背 斜形态,在偏东部有一条四级断层把砂体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南部被断层遮挡,成为油藏边 界;属深湖一半深湖相浊流沉积,油藏核部砂体沉积厚度大,边部岩性变细.厚度变薄;平均孔 隙度为20。2%,渗透率为1.29×】01~l 原油密度为0.813 MPa, g/cm3,地下原油粘度为7.3mPa·3;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44.26 压力系数为1.55,饱和压力为8.6MPa,地饱压差为35.6MPa,属异常高压、低饱和油藏。 营6沙三岩性断块油藏于1964年投产,依靠天然能量开采,1972年8月转注水开发, 1988年到1994年期间相继进行了两次综合调整,完善注采井网,油藏采油速度最高达到 1.55%。随后由于油水井井况的日益恶化,注采井网的二次不完善以及油藏平面及纵向非 均质性的影响,到2003年采油速度仅为O.37%。其中油藏核部高渗条带注采井网较为完 善,能量较充足,生产井均为电泵和大泵生产,整体水淹程度高,综合含水达到87%;在油藏 边部中、低渗条带,井网欠完善井区,平均单井日产液量为10.7t,综合含水49.4%,储量动 用较差。水淹程度相对较弱,剩余油饱和度商,是下步开发潜力。但是由于边部储层厚度变 薄,利用直井开发达不到该油藏单井经济日产的要求,因此根据水平井泄油面积大、生产压 差小的优势,结合该油藏储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水平井优化部署,取得了较好的 开发效果。 *作者简介:赵晓燕,女.1993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开发系油藏工程专业,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华 东)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滴气田开发技术,地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57061); 电话Email:zhaDxy2009@126.com, 鬲i覃弃再夏甄鬲否吾珏西块面矗曲磋南面 《 1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营6沙三岩性断块油藏以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平面、纵向上储层分布 特征及注采井网的影响较大。在对该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结合饱和 度测井、新井测井多功能解释以及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其剩余油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岩性边缘无井控制区剩余油富集。由于油藏中部储层较为发育,主力油层单层厚 度达到8~19m,渗透率大于500×10 pm2,属于中、高渗透储层;而油藏边部储层发育变 薄,油层物性随之变差,油层厚度为3~6m,渗透率在50xlo-3~500×10“m2之间,注 采井同主要集中在油藏中部,水淹较为严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油藏中部平均剩余油 饱和度在40%左右,而边部剩余油饱和度为55%~65%,接近原始含油饱和度,储量基本未 动用。 (2)通过精细构造研究,进一步落实油藏东部有一条四级断层把砂体分为东西两部分, 在断层两侧遮挡部位出现无井控制区,储层发育状况良好,主力小层厚度在3~7m。 t3)纵向上储层物性较差的小层剩余油富集。由于一直以一套井两进行开发,各小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