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集 1
1
矿山变形灾害GNSS现代化监测技术研究
1,2 1,2 1,2
高井祥 ,闫文林 ,王 坚
(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 ;
2.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008)
摘 要:GNSS 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矿山变形灾害监测技术的革新。本文研究基于 GNSS 的大区域或局部变形现代化监测技术,
提出基于矿山CORS 的大区域变形监测技术及基于RTK 技术的局部区域沉降监测技术。探讨矿山CORS 建立技术的特殊性。具体研
究了兖州矿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酸刺沟矿某区域高程异常的精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矿山CORS 的大尺度三维变形监测
及沉降监测技术,并针对区域沉降监测,提出在建立区域精密 GNSS 高程异常模型的基础上,采用GNSS-RTK 技术监测矿区沉降,
本文研究为矿山变形灾害GNSS 监测技术现代化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关键词:GNSS ;矿山CORS; GPS-RTK; 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一、引 言
随着新一代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发展,GNSS (GPS,GALLIEO,GLONASS,COMPASS 等)系统
已经在军事、交通运输、空间信息科学以及资源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矿山变形灾害始终
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推动GNSS 新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必然。
GNSS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一方面以伪距观测为基础,提供导航服务,同时也可提
供相位观测值发展实时或准实时变形监测技术。世界各国都建立自己的CORS,为本国或地方经
济发展提供支持,如美国的CORS、加拿大的CACS、德国的SAPOS 和日本的COSMOS[1]。我国也建
立如北京和广东CORS 系统,正在考虑建设统一的广域差分系统(WADGPS)或基于双星的广域增强
系统(WAAS)。建立区域多功能导航定位服务站(网)[2]。上海市2004 年布设了4 个全天候连续运
行观测站,结合此前建立的地面沉降监测基准网,可实现地面沉降实时连续监测分辨率达到3mm,
满足沉降监测的需要[3]。然而基于CORS 技术的矿山变形监测及系统建立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CORS 技术的高成本限制了局部区域的GPS 快速变形监测的应用。GNSS-RTK 采用载波相
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Real-time kinematic)来实现精密定位,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地形测
绘、河道测量[4,5] [6, 8] [11,12,13]
、控制网的快速建立等 ;大范围RTK 的精度也得到了验证 ,该技术
已被应用与矿山变形的快速监测,然而对于精密沉降监测的具体应用实例还不多见,研究
GNSS-RTK 技术的沉降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山CORS 的特殊性
由于矿区整体的运动情况复杂,矿区建立的连续观测站易于受到地下采动的影响。
因此,矿山CORS 站的稳定监测及其矫正技术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主要需要考
虑如下问题: (1)参考站选址和自身变形改正技术, 参考站建址必须选在稳定性较高的基
岩上或者是移动变形较小的地区。由于参考站也处在矿区内,在提供基准的同时自身也
存在变形,因此参考站的自身变形值的获取技术对矿山CORS 定位成果的精度起着决定
高井祥,男,1960 年4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文林,男,1984 年6 月出生,汉族,江苏铜山人,2007 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学士学位,现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硕士,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 项,目前主要从事GPS 气象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集 2
性的作用; (2)数据获取及数据融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猪APC基因家族的电子克隆,表达与其生物信息学分析.pdf
- 老挝甘蒙钾盐矿床含盐系岩相古地理初步的分析.pdf
- 中西医多中心临床研究挑战.pdf
- 无源效率刻度方法在小剂量电离辐射所致器官剂量估算中应用.pdf
- 新僵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pdf
- 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与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pdf
- 基于线粒体DNA序列探讨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分类地位.pdf
- 铜表面修饰硅烷膜在醋酸溶液中电化学振荡行为研究.pdf
- 利用3-D+FEM%2bFDM方法模拟地壳中岩浆传播%3a以长白山火山为例.pdf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毒素相关基因和色素相关基因相互关系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