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又称触酶,其辅基含4个血红素 3.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以血红素为辅基,催化H2O2直接氧化酚类或胺类化合物 2H2O2 2H2O + O2 过氧化氢酶 R + H2O2 RO + H2O RH2+ H2O2 R + 2H2O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H2O2 (ROOH) H2O (ROH+H2O) 2G –SH G –S – S – G NADP+ NADPH+H+ 谷胱甘肽还原酶 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它可消除H2O2和R-OOH 二、细胞微粒体中存在加氧酶类 (一)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催化底物分子羟化 RH + NADPH + H+ + O2 ROH + NADP+ + H2O 这类酶催化O2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RH)分子,另一个氧原子被NADPH提供的氢还原成H2O,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或羟化酶(hydroxylase)。 辅酶 Cyt P450属于Cyt b类,与CO结合后在波长45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还有NADPH、黄素蛋白、铁氧还蛋白参与电子传递。 (二)加双氧酶(Dioxygenase)催化向底物双键中加入两个氧原子 例 如: (O2) 色氨酸吡咯酶 第五节线粒体功能分析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alyses 一、呼吸功能和内膜电位等指标评价线粒体氧化还原功能 (一)线粒体呼吸功能 (二)内膜电位水平 (三)ATP合酶亚基的表达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线粒体后,依次定量加入反应底物(苹果酸钠/L谷氨酸钠)、ADP,用Clark氧电极法等记录氧耗曲线,观察线粒体呼吸态的变化。 3态呼吸(ST3):ADP加入后相应氧耗速率。 4态呼吸(ST4):ADP耗尽后相应氧耗速率。 呼吸控制率( respiratory control rate, RCR):线粒体呼吸活性以单位线粒体蛋白耗氧表示 (nmol / min · mg ),其3、4态耗氧之比(ST3/ST4)表示RCR。 (一)检测重要参数显示线粒体呼吸功能 1. ST3:显示有呼吸底物时ADP对氧化磷酸化刺激效应,与电子传递链、ATP合酶活性相关。 2. ST4:四态呼吸时,无ATP的合成,显示质子漏状况。 3. RCR反映氧化和磷酸化偶联程度。 * ST3、ST4和RCR的意义 测定方法及原理:正常的亲脂性的阳离子化合物能结合到线粒体内膜。 1. 罗丹明123 (Rhodamine123):可被活细胞线粒体特异摄取,且摄取率与膜电位成正比。 2. 染色剂JC-1:内膜电位依赖性荧光染料特性,当内膜电位小于100 mV时,JC-1以单体存在,490nm激发光下形成绿色荧光;内膜电位升高时,JC-1在内膜聚集形成橙色荧光。 (二)内膜电位水平与线粒体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跨内膜电位(质子电化学梯度)是反映线粒体呼吸链及合成ATP功能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应用。 (三)蛋白印渍技术测定ATP合酶亚基表达 二、测定蛋白复合物活性反映呼吸链电子传递功能 基本方法:反应体系中含有待测复合体相应底物、电子受体和下游复合体抑制剂,加定量线粒体蛋白温育。加底物启动反应后,在线性范围内以特定波长,检测底物/产物的氧化/还原水平改变。 (一)呼吸链蛋白复合体活性检测显示电子 传递速率 (二)蛋白印渍技术测定呼吸链复合体蛋白 表达 (二)ATP是最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体内许多代谢物的“活化” 反应(吸能)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ATP酸酐键的水解放能反应相偶联,使“活化”反应能顺利进行。 O CH2 HO H OH OH H OH H OH H H 葡萄糖 ATP ADP Mg2+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O H OH OH H OH H OH H O CH2 H 6-磷酸葡萄糖 P P ATP AD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人体内ATP的来源和去路: (三)ATP是生物能转换、储存和利用的核心 ATP+A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