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s.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16 线粒体内膜将两个不同的[H+]区室分开,形成跨膜的化学浓度差(?pH)和电位差(??),其净效应即是PMF ? 质子动势 (PMF: proton motive force)   = e–传递中释出的大部分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 生理条件下泵出H+的?G≈20 kJ/mol G21.22 (cf. p341) Eastern skunk cabbage ? 植物线粒体氧化 NADH的不同机制 - 低照明时可通过类似于非光合物种的 e–流传递机制以合成ATP - 光照下其线粒体的NADH主要来自于 光呼吸产生的Gly缩合成Ser 2 Gly + NAD+ ? Ser + NADH + H+ + CO2 + NH4+ 不受CN–抑制 b19-1 绕过Ⅰ、Ⅲ和Ⅳ及其H+泵,将能量直接以热形式耗散以再生出光呼吸所需的NAD+ 自学 19-16 (3rd) - 来自于NADH等可氧 化底物的e–通过内膜 上的载体而传递 - e–流伴随有H+的跨膜 转移而形成化学梯度 和电位梯度(=PMF) - 内膜对H+不通透,只 能经由特异通道(Fo) 返回基质 - 驱动H+返回的PMF为 ATP的合成提供能量, 该偶联反应由结合于 Fo的F1复合体所催化 内碱外酸 在与e–传递相偶联所形成的PMF驱动下,泵入膜间腔的H+经由特殊通道回流至基质,而由此产生的⊿G被用于将ADP + Pi ? ATP 内负外正 ATP合酶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1961) §2. ATP合成 1978 NP in Chem. - 只添加ADP和Pi时, 呼吸(O2耗)和ATP 合成都很小 - 添加e–供体如琥珀酸 则立即显著增加 - 加入氰化物后又随即 被抑制 ? 电子传递和ATP合成相偶联 19-18 - 已加入琥珀酸的线粒体,其呼吸 和ATP合成只有在添加ADP和Pi 之后才能进行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杀黑星霉素/寡 霉素可因阻断ATP的合成而抑制 呼吸的进行 - 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 使呼吸继续进行但不能合成ATP 干扰ATP合酶使其合成受阻 ? H+不能返回基质 ? H+梯度加大导致H+泵停转 ? e–流停止 Cyt (a+a3) ? O2 G21.31 2,4-二硝基苯酚 (DNP) - 疏水性小分子(弱酸) - 具有可解离H+ - 不影响e–传递和H+泵 - 可携带H+跨越内膜而 破坏其跨膜梯度,进 而抑制ATP合成 使e–传递和ATP合成相互分离 ? 解偶联剂 (uncoupler) Dinitrophenol 电子离域作用使负电荷相应分散,导致该阴离子表现为弱脂溶性的 双(羟)香豆素 通过提供H+重返基质的另一条途径,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解偶联蛋白/产热素蛋白使质子泵保存的能量以热量形式发散出来 ? 解偶联线粒体的产热反应 19-30 自学 - 将线粒体悬浮于0.1M KCl的pH 9 缓冲液,经由渗透作用最终使基质 与环境达到平衡 - 将线粒体移至pH 7缓冲液,后者 含有K+载体缬氨霉素但不含KCl - 缓冲液的改变使线粒体内膜两侧 形成2 pH单位差(内碱外酸) - K+在缬氨霉素载运下顺其梯度外泄 导致跨膜电荷不平衡(内负外正) - 两者形成的电化学势即为质子动势 PMF,足以在缺乏可氧化底物提供 e–流的条件下使ATP的合成进行 ? ATP合成中质子梯度作用的证实 人工模拟的电化学梯度能够在缺乏 可氧化底物作为电子供体的条件下 驱动ATP的合成 19-20 自学 F1= ?3?3??? (膜周蛋白) Fo= ab2c10~12 (膜整合蛋白) 转轴 ? ATP合酶结构 (= FoF1复合体) - Fo是跨内膜疏水蛋白组成的H+孔 道,2b2亚基与F1的?及?亚基紧 密结合而使之相对固定在内膜上 - 嵌合在膜内的c亚基柱状体环绕 由F1的?及?亚基所组成的主茎 - H+经由Fo从P侧跨膜流向N侧时, 柱状体和主茎即发生相对旋转, 使F1的?亚基依次与?亚基接触 而改变其构象 19-23f 自学 (cf. Fig. 12-17) 松散构象 开放构象 紧密构象 每个?亚基在与其相邻的?亚基交界处都有一个对催化活性极为关键的腺苷酸结合位点,但在任一给定时刻均分别处于不同构象  - 紧密构象结合有 已合成的ATP  - 松散构象与 ADP Pi结合  - 开放构象为空载 ? F1的晶体结构顶视图(膜N侧) 转轴?亚基 19-23c 自学 - F1复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