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其相关问题.pdf
第 43卷 第 1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3 NO.1
2015年 1月 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Jan.2015
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特征及其相关问题
朱永刚 郑钧夫
(1.吉林大学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2.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
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
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 自的形成和
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
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下辽河流域;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K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5)01—0023—06
考古学中所指的下辽河流域是指北起东、西辽河交汇处,南到辽中至辽阳一线,西迄医巫闾山,东抵
千山山地西麓,下辽河平原呈倒 u“”字形,被环抱其中。下辽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西侧有汇人辽
河的柳河、养息牧河、秀水河,东侧有浑河,流经区域东西两侧为山前丘陵地带,中部为开阔的下辽河平
原,西北与科尔沁沙地相连,属温带季风性气候。现今行政区划包括沈阳、新民、法库、康平、彰武等市县,
以及铁岭市调兵山、开原、昌图的部分地区。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下辽河流域早在距今 1~3万多年前便有远古人群居住…1,在距今约7000
年开始的新石器时代,进入第一次人类活动的频繁期,区域内广泛分布着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和
偏堡子文化三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新乐下层文化和偏堡子文化不但遗存丰富,而且还表现出独
特的文化面貌,使其在东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
本文通过对下辽河流域诸新石器文化资料的梳理,并与周邻区域史前文化做比较分析,以探究这一区域
在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区域特征和作用,进而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新乐下层文化因1973年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而得名[2],是东北地区较早被辨识出的一种新石器文
化,经正式发掘的地点有沈阳新乐和新民县东高台山遗址两处[3]。此外,在康平县的王全、李修家窝堡砂
场、马架子山[4]以及法库县的佘家堡、蛇山沟[5]等遗址还调查采集到了新乐下层文化的陶片。
收稿 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朱永刚,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中国社会
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考古学。
郑钧夫,男,辽宁营口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考古学。
基金项 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12ZD191)系列成果;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新石器时代考
古学文化关系研究”(L13BKG005)成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学界对于新乐下层文化的认识主要依据新乐遗址的发掘所得。该遗址前后经历六次考古发掘[6],其
中第五次发掘资料尚未公布,第六次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前四次发掘发现房址28座,清理房址20座,大
小房址成排分布,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 、煤精制品、木器等丰富的物质遗存。新乐遗址是新乐下层文化
的一处聚落址。另外,碳化的黍谷物颗粒、榛子及浆果的果核的发现,反映出新乐下层文化除渔猎采集生
产方式外,已有诸如烧荒点种等食物生产的经验,这种食物生产应该是早期农业形态。
新乐下层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的陶器内黑外红,个别陶器外施红衣,胎质较松,火候较
低。器型以筒形罐为主,还见有斜 口器、敛 口罐、圈足钵等。筒形罐可分为大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42-201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VIP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pdf VIP
- 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doc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卷版).pdf VIP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厂区零星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专题宣贯学习.pptx VIP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