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水泊梁山:农民理想的构筑和义理道德的深化
【内容提要】 在中国思想史上,士大夫的社会理想偏重于政治伦理,农民的社会理想偏重于经济伦理,水泊梁山则是这两种社会理想撞击交融的结核。它在经济上实行了军事共产的原则,并由此生发出新道德的因素,但总体上仍然以传统的纲常伦理体系作为观念认知的基础;如果说在义的理解和实践中尚且表现了新旧观念的二重性,对于忠、孝等道德范畴则更具有沿袭传统意义的唯一性。在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名著《乌托邦》和《太阳城》的比较中,它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改良而非革命性的转换。它表明封建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已经侵蚀农民的理想,成为社会的共识。它的历史意义在于:凭借旧的道德观念体系以进行富有新质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并想获致成功和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想象力和高度创造力的民族。对于理想世界和理想境界的想象、构筑,是我们民族创造性心理的重要内容。这种社会理想的构筑,可以《礼记·礼运》的所谓大同世界为典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等级,没有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努力劳动、平等互助的社会,它不仅是上古中国的理想国,而且也是古代中国关于社会理想构筑、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古代先贤似乎对社会理想的描绘有一种特别的兴趣,甚至可以说人各有其模型和蓝图,但无论是士大夫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就其一般性的社会理想而言,无不与“大同世界”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 ????作为士大夫文化的理想社会,其建构显然偏重于政治伦理,主要表现为个性的自由、经济的平等、政治的清明等等。如庄子的丰富想象意在“无为”思想的艺术传达,屈原的出入天地则旨在政治窳败的现实逆转。《论语·侍坐章》中曾皙的向往:暮春之时,春装着身,成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浴于沂水,迎风于舞雩,然后唱着歌归去,引起了孔子的慨叹:“吾与点也。”这里虽然强调的只是个体人格的充分自由,但作为一种理想和向往,也具有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的意义。孔子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与个性充分自由的境界和大同世界的境界,三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性应是完满的、自由的,人格应是全面的、发展的,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应当在探索、把握、驾驭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过程中达到身与心自觉、自由发展的人生境界[(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世外桃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社会理想模式,明显地体现了自耕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时代特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以男耕女织为基本形态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基础,“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它与外在世俗社会的根本差异,则在于“俎豆犹古法”和“秋熟靡王税”的理想性[(3)],即遵循古制,蠲免租税。进一步讲,它大胆摒弃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机构(赋税在本质上是统治机构的财政基础),人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主要凭借古老的道德传统和习惯,即借助于“风俗的统治”[(4)]来维系和评判。然而它已历史地改换了财产公有这一大同世界的本质特征,表现了大同世界与道家“小国寡民”的改进型折衷合流。南宋时康与之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在《昨梦录》中设想了一个社会安宁、民风淳朴的理想国:“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和睦,同气不若,……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xǐ@①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在此俱无用,且起争端。……有绮谷、珠玑之属,众共焚之。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属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这个空想十分奇特:生活资料公有,但生产资料却私有(其中牛畜属公有);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严禁奢侈日用品的采用和普及;社会财富明显增加,但古代中国最一般的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货币认识和重农轻商、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耕者有其田的农业传统理想,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农民天然权利,一以贯之。与桃花源相比,康与之的理想社会更表现出恪守传统农耕范式、抵御商业经济影响的顽强努力。 ????作为大众文化主体的农民意识,他们的理想社会更偏重于经济伦理,主要表现为财产公有和等级的废除。由于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文化垄断,农民理想的表达只能借助于具有猛烈冲决力的暴力行为,在起义和革命中方较为清晰而粗呈梗概地显现出发展的轨迹。汉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