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

竹山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竹山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

竹山二中2014年秋季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命题:朱凤翔 审题:朱凤翔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8分,共6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毗()邻 皱襞() 温驯() 呱()呱而泣B.泥沼() 宅邸() 执拗() 解()甲归田 C. 狙()击 跻()身 羞() 不可估量() D. 圈()养 诋()毁 羽扇纶()巾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深邃 痉挛 事过境迁 弥天大谎B. 安祥 帐目 光彩奕奕 沧海一粟C. 勋绶 砭骨 无可明状 焕然冰释D. 暴燥 荒缪 纡尊降贵 不刊之论A.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此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C.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共鸣。 D.当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当这个笼子既关得住苍蝇也关得住老虎,这个笼子的设计、监督,就离不开民众的广泛参与。”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神态。 C.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D.李清照的《声声慢》,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一句“雁过也”一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很自然的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到8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人生美与艺术美。如果说人生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孕育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根与干,艺术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花与果。对人生美与艺术美的研究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独具特色的人生美论与艺术美论。 人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宇宙之中,人是最为宝贵的,“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禅宗,都把对人与人生的探索放在首位,其他一切问题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而展开的。所谓“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 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澄心静虑,通过直观感悟,顿悟人生真谛,获得审美极境。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趋于合一。 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美学,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与最高的审美境界。在道家美学中,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庄子美学更有着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向往。佛教禅宗美学追求超越人世的烦恼,摆脱与功名利禄相干的利害计较,使心与真如合一,来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由于各自思想的差异性及其宗旨的不同,儒、道、释三家美学各自在对于人生的审美自由境界的追求中,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审美理想。儒家美学发展出了“和”的审美思想。强调美与善、情感与理智等方面的和谐统一。道家美学发展出关于“妙”的审美理想。强调审美体验并不仅仅在于对自然万物形式美的把握,而且在于体悟其中所蕴藉的作为美的生命的本体的“道”与“妙”,体现了禅宗美学重视对人的内在生命意义的体验,推崇对人生的一种随缘在运,自然适意,宁静淡远,而又圆满自足的自由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人生审美境界的追求,也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审美价值取向,还体现为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追求因其超越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使心灵返朴归真,进入生命的澄明之境,而升华为一种审美人格。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同于道”“无所待”“逍遥游”都属于道家美学思想。 B、宇宙之中,人是最为宝贵的,因此人生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 C、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对象中的人生美和艺术美其哲学理论基础都是人生论。 D、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是通过审美活动获得审美极境。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也就是人生的自由境界。 B、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概念不同,但本质上近似。 C、对于如何达到人生的审美境界,儒道释虽然说法不同,但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却是一样的。 D、除了对自然万物形式美的把握,还要加上对美的生命的本体的体悟才能达到道家“妙”的境界。 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