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节 正确使用熟语.doc
第5节 正确使用熟语
考点解读
考点解说
熟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它包括风格典雅、较多用于书面语的成语和通俗形象、流传于民间、保持着口语特色的俗语。俗语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高考中,俗语的考查始于2004年。2004年以前,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2004年的考试说明将以前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将富有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在高考考查中增加对熟语的考查,目的是借助高考这根指挥棒,将基础教育引入符合语文本质的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更广阔的天地,引导社会关注传统文化、重视母语文化的价值。
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多为四字格,如:高瞻远瞩、亡羊补牢等,高考主要从成语的词义、对象、色彩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查。
2.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三字格”,一般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如“背黑锅”不是说“背着很黑的锅”而是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唱高调”不是说“唱歌的调子可以唱得很高”,而是指“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另外,有些惯用语可以拆开,加入其他成分,如“炒鱿鱼”可以说“炒你的鱿鱼”或者“炒老板的鱿鱼”;“挖墙脚”指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可以说成“挖他的墙脚”。
高考试题中考查过的惯用语有:磨洋工、擦边球、烟幕弹、跑龙套、敲门砖等。
3.歇后语
歇后语也称为俏皮话,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歇后语包括两类,一类是喻意,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类是谐音,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窗户上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荷花塘里着火——偶然(藕燃)。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高考中考查过的歇后语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等。
4.谚语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也称为俗语。一般富有教育意义,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有许多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如“鼻子不通,吃点大葱”“今晚火烧云,明天晒死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恰当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高考中考查过的谚语有“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墙倒众人推”“山不转水转”“毕其功于一役”“大水冲了龙王庙”“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等。
5.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是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炼,如“满招损,谦受益”“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他们的区别在于: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结晶,格言往往出自名人之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命题规律
1、从题干表述看,传统有“使用恰当的一项”和“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两种;这类表述又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居多。2008年浙江题采用“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这一新的表述形式,这类新题,考查的熟语数量由4个增加到8个,同时也引进了近义(或易混)熟语的辨析。因此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要求更高。
2、从考查范围看,2004年以前,考查的是四字成语,2004年熟语进入高考。今年来各地高考卷以成语为主,湖南近三年都没出现惯用语、谚语的考查。当然高考复习中考生还是有备才能无患。
3、熟语的考查题型呈多元化,有结合语音题考查字音的,有结合字形题来考查字形的,有将成语和谚语、惯用语等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熟语使用正误的,还有给定语境要求填写恰当的熟语的(如2004年甘肃卷、琼桂陕藏蒙卷。这种主观题的考查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考查要求更高)。
4、不管是成语还是其他熟语,高考考查的内容主要还是在对熟语含义(包括基本义和引申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其中,成语仍然是考查的重点。成语的辨析主要从感情色彩、搭配、语境意义、对象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件——任务1新能源汽车起动、操控与充电.pptx VIP
- 2019年山东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网络安全)答案.doc VIP
- 2025年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起重机械培训(初训)课件.ppt VIP
- 《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图册》.pptx VIP
- 202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招聘公办中小学教师7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说课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资料.pptx VIP
- 阿那亚品牌手册.pdf VIP
- 2021ACOG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指南要点解读(全文).docx VIP
- 《福建省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第一版)》(2).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