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让儿童成为儿童.doc
让儿童成为儿童
魏丽君,1985年毕业于余姚师范,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语文名师工作站的导师团成员。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致力于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丰富的低段语文教学经验。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作用,成立“魏丽君特级教师工作室”,提出“童化语文”的概念,认为小学语文必须“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童心回归课堂”,“用母语滋养童年”。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为自己能在孩子的世界占一角清净地而喜不自胜;我更愿意在孩子心灵成长的道路上款款而行,为孩子,也为自己。
一、从儿童出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穿梭在孩子中间,面对一张张鲜活的脸庞,我一次次地追问自己: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教师的崇高使命究竟是什么?对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做了共同的回应: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使命就是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成就每个的鲁迅先生早在1919年就提出过儿童胜于成人但落后的儿童观语文课简单地说应当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生发儿童情趣的课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当我们喝彩的时候,可曾想过,课堂的主人——儿童,在这个过程仅仅作为老师过渡到下一个教学表演环节的工具存在意大利著名的光头足球裁判,因执法公正、处置果断而闻名遐迩。当记者请他介绍执法经验时,他不假思索地说:“让观众忘却我的存在。”是啊,绿茵场上运动员是主角,绿茵场是运动员激情表演的场所,裁判只需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同样,课堂上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老师是怎样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辅导、帮助孩子们学习的,而不是老师怎样以成人的理解表演教学的。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斯皮尔伯格的又一部力作《战马》。与其说他是一位“天才导演”,还“不如”说他是一个“天才儿童”。这位成绩卓著的导演时时刻刻都带着童心在拍,在他的眼中,“童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他就像个小孩一般天真而烂漫。影片中的很多戏份都被他拍摄得既有童趣又有观赏性。他说:“在这个故事里,我不仅看到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阵痛,更重要的是,我还看到了美好和善良的人性。对我来说,拍摄这部电影,就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一样。”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也不是导演。但从这位大导演身上我感受到童心的力量。我认为衡量一个教师“年轻”与否的重要指标不是“年龄”,而是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否做到不断学习,向孩子学,爱读儿童读物,爱看儿童电视……不断地给自己的“童心”保鲜。
儿童对大千世界有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纯朴而不雕琢,新鲜而不因袭,不受习惯和世俗之囿。遗憾的是,老师那颗可贵的童心渐行渐远,我们和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隔膜,我们的课堂充满了功利与浮躁,儿童视角被我们扔在了教室的角落里,布满了灰尘。如何让我们重拾“儿童视角”,真正实现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了人类灵性中的真、善、美。怎样才能永葆“童心”做一名受儿童喜爱的老师?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回答:“老师要跟相似。”老师重审自己的位置,儿童的心来感知世界,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来理解世界。把当做平等的学习伙伴,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18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所写的一本享誉世界的教育名著。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的确,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在儿童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践精神;儿童的烂漫,体现的是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所以,大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和蒙台梭利等都曾经表示过这样的意思: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
有一则呼吁保护小草的公益广告,用词相当经典: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儿童,他们不正像蓬勃生长着的小草吗?他们需要阳光、甘露、空气、肥料,同时更需要独立的姿态。大家都见过草坪机,偌大的草地,它“突突突”地开过去,原本参差不齐,韵致各异的小草被这种机器修剪成规规矩矩的几何图形。不错,修剪过的草地的确整齐如一,但是,小草的个性呢?原本别有姿态、别有韵致的小草被扼杀了。再来看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不正像那开着草坪机的园丁吗?因为我们过多的“主导”而令儿童丧失了生命的“自主”;因为我们过多的“预设”而让儿童缺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