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学会讲理.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应该学会讲理   摘要:现代大学作为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的中心或基地,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传播“理”,发现(新的)“理”,创造(新的)“理”(思想、理论)。“理”既是大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也是其存在、延续的理由。现代大学追求、探索、维护“理”的基本方式是“讲理”,通过“讲理”让学生知道这些“理”,认同这些“理”,践履这些“理”。大学讲理的条件是大学管理者与教师要“讲理”,对学生也要“讲理”。然而,现实的大学在这方面却是缺失的。究其原因,在社会方面是因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滞后,在大学方面则是由于制度的落后。   关键词:理;讲理;不讲理;学会讲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我国大学的发展思路,杨东平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前瞻,而且需要回顾。当前我们亟待补上的,恐怕是由五四知识分子启动而尚未完成的启蒙,使诸如教育民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这样的现代教育ABC重新成为普遍的常识……”[1](P9)如今距杨先生的论断已经十多年了,高等教育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发展方面都非常活跃,也可以说非常努力,取得了许多成绩。然而,在向作为现代大学ABC的教育常识回归方面,甚至在对这些大学常识的认识方面,则可以说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在行政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日常化的大学活动中,无论是一些被媒体封赐、抑或是个人自视为教育家的大学校长,还是一些自觉很有学识、很有内涵的大学教师们,对上述的大学常识几乎都熟视无睹,不但少有人为之呼吁,而且对于有些学者的热切呼吁,还多报以冷漠或者不屑的态度。   事实上,在如今的大学中,可以说没有多少人会用心地关注或讨论大学的基本制度和思想问题,甚至学问的真假及深浅问题;人们真正用心关注的,主要还是学校及自己单位的权力结构变化及趋向问题,特别是个人的升迁、利益、地位等问题。在大学内部的各种聚会中,人们可以很热烈地讨论“非诚勿扰”或“世界杯”(欧冠赛),可以很投入地讨论股票和房价,但是却很少、甚至没有人真正地讨论学问或学术问题,没有人认真地讨论社会是非或前景问题。与此同时,在大学的日常工作中,人们似乎更愿意认可现成的社会思想秩序和意识潮流,习惯于讲规定、讲文件、讲面子、讲关系、讲权力,但不习惯于讲道理:探究问题的真伪,追问事物的原因,进行社会问题批判;尤其是不习惯于思考和探索自己身在其中的大学的理念、制度、传统、形态、前景等问题。   显而易见,人们并非没有理解这些问题的意义,而是认为“讲这些”没有用,对自己“无利可图”。所以,在如今的大学中,人与人、同事与同事、群众与领导之间,已经习惯了不讲社会问题和大学问题,习惯了不“讲(社会公)理”,甚至变得不会“讲理”了。而大学中的不讲理,或者不习惯讲理、不会讲理的现象,说明这样的大学活动还在远离自己的ABC,而这样的现实也无疑是发人深省的。   一、“理”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什么是“理”?人们或许有多种定义。但作者以为起码有这么一些基本含义:   其一,“理”是社会普遍性规律和法则的凝结和抽象,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思想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行为中的普遍性正义或公平原则,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真理、公理、道理等。   其二,“理”在西方哲学中被称为“理性”(人性),也被称为“理性认识”、“理性原则”、“理性法则”[2]等,是西方大学活动追求、维护、发展的基本目标。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利瓦伊认为:“大学应该是社会理性进程的监护人”[3]。相对而言,中国的古代大学就不追求“理”,而是追求“道”,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对于“道”的内容,则又有“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不可道”的矛盾说法,致使“道”成为个体性的修养目标(修、齐、治、平),造成关于人的价值、意义、权利等问题在社会思想层面上的“空场”。而中西大学在教育目标方面的区别是,西方大学追求的是通过逻辑推理、辨难驳伪、实证研究来获得真理和原理;中国古代大学追求的是通过历史、经验、感悟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信仰和伦理信念。西方哲学中“理”的基本内涵是:由科学方法(主要是逻辑方法和实证方法)证明的、事物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其表现形式是书面化的意识、理论、观念、思想。这种“理”来自于对自然及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分析,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具有普世性的特征,与那种基于现实政治、经济、文化需要而建立的、具有明显局限性的宗教之理、宗派之理、学派之理、圣人之理是不同的。而中国的“大学之道”,遵循的是政治功利主义逻辑,教育目标是由“内圣”而“外王”,然后是“学就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其三,西方的“理性”概念传入我国后,往往被理解为“自然及社会活动的普遍性法则或理智性原则”,类似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道”的定位。而人们在日常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