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ppt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课程分析框架(美国古德莱德) 理想的课程——国家对未来人才的设定,如课程标准 正式的课程——教科书 领悟的课程——教师备课,教案 实行的课程——教师授课的实际情况 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得到什么 备“地”备“天”,从学生的经验入手 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 读懂文章 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 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 文化经典阅读书目: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论语别裁》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语今读》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语新解》 钱穆著 三联书店 《论语心得 》于丹 中华书局 《孔子传》 钱穆著 三联书店 《听傅佩荣讲国学》傅佩荣 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 三联书店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新世界出版社 《国学拾遗》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新华出版社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新华出版社 《论语高级解读》海峡文艺出版社 《孟子高级解读》海峡文艺出版社 教学建议: 1、紧扣文本 非哲学课、思想史课 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 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 2、落脚到对文化传统的体认上 落脚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立身处世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有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 3、和必修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4、挖掘先秦诸子的艺术魅力 5、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取舍、补充、拓展) 《论语》:“学与思”、“言与信”、“己与人”、“义与 利”、“孔子论仁”、“孔子论友”、“孔子论诗”、“孔子 论教育”、“孔子的审美观”、“孔子的师生观”等。 “孟子论义与利”、《老子》中的矛盾观、 《庄子》的譬喻 用好教材—— 教材“概说” 每一节的“引入话题” “阅读文选”(含注释) “思考与练习” “相关链接” 处理教材—— 考虑三对矛盾:多与少、深与浅、 难与易 基本原则: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重点内容:论语、庄子、韩非子 三类课型——诵读、精讲、探究交流 1、感受典雅,自主诵读课。 朗读、品读、悟读、赏读 2、教师精讲,点拨求思课。 学生自己不能驾驭的文言知识 选择、精讲某个文化专题(孔子“仁”) 精讲各则选文之间内在联系( “仁”与“礼”) 选择多种解释、解读的选文精讲 “学而时习之” 3、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课 三步构建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 三度空间: 1、走近诸子,感受温度 2、读懂文本,体悟深度 3、融入自我,获取高度 一些消极或者不利于学生身心发 展的因素,比如儒家有一些不利于科技发展的思想,法家则有极端专制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倾向等。在高中教学阶段,这些问题暂时没有必要向学生介绍。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⑵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所不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