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困境与出路.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困境与出路.pdf

2015年第 1期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总第 89期 中图分类号 :D91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285(2015)01—0019一O6 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困境与出路 郑 飞 【摘 要 】清末法律改革以来,中国法学在一百多年里经历了继受、批判和反 思的过程。然而直到现在,中国法学仍然没能在整体上获得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 尊重,这其中有外部语言文化和社会政策条件的限制,也有法学界内部缺乏规范 性、自主性、批判性的因素。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反思并克服这些阻碍因素,才能促 使中国法学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中国法学 外部支持 规范性 自主性 批判性 问题意识 一 、 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艰辛历程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留学 日本和欧美的法科学生的归国,启蒙中的中国法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涌 现出大量法学期刊 】和法学专著3【]。有的学者比如吴经熊更是赢得了世界法学界的承认与尊重。这段 百花齐放的中国法学学术发展黄金时期在新中国建立后延续了很短的时间,随即便进入了萧索的寒 冬。但随着时局的变化,中国法学在改革开放后又一次获得了发展兴盛的机会,“权利本位”、法“条主 义”、本“土资源”和 “法律文化”等诸多法律学说和理论渐次登场,同时也经由邓正来教授的 《中国法 学向何处去》一文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法学 自身的反思和批判。 但是否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在继受法学的基础上产生了所谓的 “中国法学”呢?从学者们的讨论 看来H,真是见仁见智。对于是否已经产生了所谓的 “中国法学”或者 “中国法学学派”的问题,并不 是本文讨论的中心。本文的目的在于反思作为整体的中国法学界是否在法学学术上已经走向了世界, 能够与世界法学界进行 良好的沟通,并得到其承认与尊重;如果没有,个中原因和困境是什么?中国 法学界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走出困境,迈向通往世界法学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呢? 二、中国法学走 向世界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缺乏既有 良好外语水平又有开阔国际视野的法学人才 【1]郑飞: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2【] 根据程燎原教授的统计,从清末到 1949年,陆续创办的法政杂志大约有 150种。参见程燎原:《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 与宏旨》,《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第 3—15页。 3【】根据 《民国图书总 目》法律篇的统计,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种法律书籍总数近千种。 [4】参见孙莉 :{20世纪中国法学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第 114一l16页。 19 郑 飞: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困境与出路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地派遣法科留学生和高级访 问学者到国外学习交 流,并开展了许多国际合作项 目的共同研究,举办了高层次的国际性法学学术研讨会。但在这些国际 化繁荣表象下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我国45岁以上法学教师,能够熟练运用--Iq~t,语同国外学者 进行交流者寥寥无几,能够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并任核心职位者寥寥无几,5[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 会议并脱稿宣读论文者同样也寥寥无几。 我们不禁要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派出了数以万计的法科留学生,但为什么回国后颇有 成就的,或者能够和世界法学同行进行无障碍交流切磋的却寥寥无几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留学生 在国外留学时,大多用外语来研究中国问题 ,而不是研究所在国或者世界前沿学术问题,这实际上是 个翻译工作,根本没有达到 “购买”的目的;而学成归国后,则又反过来开始用中文研究外国问题,这 实际上还是个翻译工作,对于增进与世界法学同行的交流切磋几乎没有什么帮助。造成这个现象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留学时间太短(1至3年),刚过语言关就回 国了,或者刚过语言关就必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