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这样说:.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句话这样说: 最亮的东西是阳光,最宝贵的东西是时光。 在过去的一年时光里,我为别人带来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 培训是一种“唤起” 为期两天的2013-2017年省级骨干教师资格培训选拔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很快结束了。一如海口-三亚的动车旅程,快----窗外如画的风景飞驰而过;与以往很多次培训相似,轻松而来,沉甸甸归去。又与以往很多次培训不同,不象以前请了好多名师专家讲课,却依样给了 我不小的震撼。这正应了 某位学员的话“培训是一段无法复制的旅程”。 记得培训的第一天,王琴玉老师问了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要当骨干,培训研修对你而言意味着?王老师的问题直而命中要害,象一把尖刀,让虚伪无处遁形。当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要当骨干?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上一届的骨干,尤其要来拷问一下自己。当骨干自己得到了什么?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培训又是什么?是受苦吗?是享受吗?为什么有人挤着来,有人躲着走? 老鹰要在中年时重新更换它的外在,才能再次搏击长空,而教师要自我发展,却要在思想上、精神上脱胎换骨,抛弃狭隘的观念,抛弃追求安逸的懒惰思想,抛弃消极的职业倦怠感。这就是我要当骨干,要参加培训的理由。一生当老师,好长的时间哦,如果倦怠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自己监督自己可能会偷懒,那么就多和优秀的旗手们为伍吧,看看别人,再反思反思自己,不要掉队了,不要变成out man. 我每天都在工作着,有着广阔的实践基地,却很少去思考。当然有生活的因素,忙备课、忙上课、忙批改作业、忙孩子、忙家务,就如同一头老牛,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向前看”。即使知道“抬头向前看”,却很少“回头看自己留下的脚印”是什么样的。使我们即使发现问题,也懒得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长时间以来我们只能是原地踏步。这让我困扰。 ?此次培训于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生命是条单行线,可以后悔,但无法返回。从现在开始,或许还不晚。这段日子虽累,但充实的感觉真好。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变,一变骆驼,二变狮子,三变婴儿。于我来说,只有多学,多思,多练,多写,才能争取第一变。这是个艰苦而有趣的历程,更是一个充满生机令人愉悦的历程。 放假这一个月,我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陪着一岁多的孩子玩,她开心,我快乐。新学期第一天,马上登上博客到各家去转转。 一转不打紧,马上紧迫感就来了。我先看了培训院小语频道的内容,发现王琴玉老师早就把工作计划放上去了。再看培训简报,篇篇精致。让我忍不住到龙峰实验小学李定老师的博客看一下。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专门要到她博客上去看,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也是2013--2017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更因为她和我同名。我要看看在我一路玩耍的时候,那个李定在做什么?一看不打紧,更紧张了。短短一个月时间,那个李定居然发表了11篇文章,阅读了7本书。呵!真是要我望其项背,一霎时,真是羡慕嫉妒恨哪! 临池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还是快把羡慕嫉妒恨的时间拿来结网吧! 我校举行了第5届教学节活动, 聆听几位老师精彩的教学,收获很多。他们的课型、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但都展示了各自的魅力。其中,谷爱焕老师的课《狐狸和乌鸦》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谷老师这节课“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在座的听课老师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一开始,谷老师那不太标准的山东普通话可能招来了不少老师的暗笑。可渐渐的跟着她步入佳境,你就会忘了这点。四十多岁的她在一群学生中间穿梭,就像是一只翩然翻飞的小燕子,唤醒着孩子们的智慧。 她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用“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来说丝毫不为过。让我感觉很精彩。 她的课堂结构的安排紧凑、合理,每个环节紧密相扣,自然顺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狐狸与乌鸦三次对话的解读,让学生紧紧把握住了文章的意图。在处理三次对话时,谷老师紧紧抓住了狐狸说话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所说的话以及乌鸦的三次不同的反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当时狐狸迫切想得到肉而千方百计想坏主意的情景,以及乌鸦三次反应背后的细微的心理变化,使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使他们的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其中最让我欣赏的是她对于“奉承话”这个词的引导理解,拿麻雀和乌鸦来比,比外貌比声音之后得出结论----奉承话就是用假话夸别人,多么深入浅出!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教学最后,谷老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大胆想象,延伸课文,设计了续编故事:过了几天,狐狸又看见乌鸦叼了一块肉、、、、、、、这样的教学,既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也让学生的想像力得以淋漓尽致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