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年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婚嫁变迁及其问题和对策探析.docVIP

本科学年论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婚嫁变迁及其问题和对策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婚嫁变迁 及其问题和对策探析 摘要:当代农村婚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迁,一是婚姻观念的变化,二是婚俗的演变,三是婚姻家庭的改变。这三个变迁以第一个为最基本的变迁,婚姻观念的变化导致婚恋形式,择偶标准发生变化,从而使婚俗随之演变,而婚姻家庭也不得不考虑新的组合形式。这一切变化都根源于农村社会的变革所引起的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各种影响。同时,农村婚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高政策供给水平来解决。 关键字:婚嫁变迁 ; 婚姻流动 ;婚姻家庭; 政策 Abstract: There’re three main shifts on the contemporary marriage in rural areas. The first shift is the marriage conceptions, the second is the revolution of the marriage traditions, and the last is the change in the marriage families. The shift of marriage conceptions is the most basic one which will lead to the changes of the marriage forms and the spouse selection standards, with which the marriage traditions change. Hence, the marriage families have to consider some new forms of their compositions. All the changes originate from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conomy and education level that resulted from the revolution of the society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and make some kinds of differences to our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still remains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s promoting the standards of the policy supply to solve them. Key words: Marriage Shifts ; Marriage Flow ; Marriage Families; Policy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的婚姻制度并没有在择偶方式上发生根本的变化, 父母之命最终是婚姻的结合的主要途径。[3]而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婚姻则掺杂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可幸的是,在如今的农村社区中,现在的农村居民除极少数外已普遍上接受了婚姻自主的观念了。据1988年专家在贵州省9个村抽取的502户农村家庭为样本的数据显示,仅有10.5%的婚姻是属于父母包办或转亲换亲的。这说明农村婚嫁已经甩掉了包办婚姻的桎梏。 2.通婚圈扩大。改革开放不仅开放了城市,也开放了农村,使城乡二元体制得到解冻,区域间联系加强。这种加强,一方面,扩大了农村青年择偶范围,另一方面,使不同地区的婚俗得到了融合。以前的农村,大都处于封闭状态,一般都在族际间或村际间通婚。很少有出过县的,就是不同的乡镇之间通婚也不是很多。这种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转机,而这种转机无疑依赖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自1982年国家放宽对百姓自由流动的限制以来,出现了一股“孔雀东南飞”的移民潮。当然,这种移民并不是永久搬迁。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成为了农民工,见证着一个个沿海小村落变为大城镇的过程,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和谋生理念。而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事实上,首先出去打工的一批人正是有些文化知识的年轻人。这一切,为农村人拓展视野提供了条件。然而,本文认为,农村人大量与外省人通婚还是进入21世纪后才产生的。从理论上分析,当一个农村男青年在22岁结婚,考虑到引进一个外省配偶到一个落后的农村地区须具备的条件,以及中国1986年才开始实行“义务教育”从而提高小学升学率等因素,该青年结婚时在2000年左右是符合实际的。其实,思想观念的改变是使农村青年择偶范围扩大的内生变量。“传统农村婚姻流动的范围多在方圆50华里以内, 每个社区都有相对稳定的通婚圈, 整个农村的婚姻流动就是由这一个个通婚圈相互衔接而成连环链, 总体上看是由贫困地区向富庶地区的流动, 就社区而言则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